中國環保方興未艾 新聞報導仍受限制
2010年6月30日"中國的新聞素材無處不在,所以記者想出名其實非常非常容易。"活躍在環保領域的北京媒體人劉鑑強以這段風趣的開場白開始了他在討論會上的發言。在劉鑑強看來,中國的環保運動方興未艾,可以說是21世紀初中國最重要的社會運動。記者在其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但也面臨著很大的風險。他的親身經歷就是一個例子。
2004年,劉鑑強在《南方周末》發表文章,報導虎跳峽可能因修大壩而消失,其中一個大壩甚至未批先建,引起強烈反響。中國總理溫家寶看到這篇報導後要求發改委進行調查,最後促使這一非法大壩工程暫時停工。劉鑑強說:
"暫時停工主要是讓老百姓知道這裡將要發生什麼事情,將帶來什麼後果,所以他們就會有這種意識要提出自己的訴求,向政府表達不願意發生這樣的事情。因此後來虎跳峽最主要的大壩一直沒有定下來,一直沒有建設,這跟整個事件,包括很多記者的報導、NGO的努力、老百姓自己的意願表達有關係。我覺得我的報導在關節點上起到了一點作用,覺得很高興。"
除了有關虎跳峽大壩的報導外,劉鑑強關於圓明園、轉基因稻米等重大環境事件的報導也產生了強烈的社會反響,但也正是這些報導讓他後來被《南方周末》解聘。
"這些報導對老百姓有好處,對整個國家有好處,但是你會侵犯有些人的利益。比如污染的公司、非法的公司,還有當地政府。他不希望你報導出去。他們是很有力量的,他會找到你的部門,你的部門就會找你的領導,領導就不喜歡你這樣做,老是給他帶來麻煩。你三番五次這樣做的話,他就找個理由把你給開掉了。"
記者被中國網民評為最危險的職業之一。除了可能因揭露真相而丟掉飯碗外,記者還常常面臨受到人身傷害的危險。劉鑑強說:
"比如說我剛才提到的虎跳峽的例子。我跟我的同事一起去報導時,他進入了施工點。那個地方是不讓進去的。因為它是非法進行的,不想讓人看到。他進去以後就被保安扣住了,扣押了4個小時。很多記者在這種情況下,是受到傷害的。幸虧我們還沒有。"
環保事業最大的敵人:利益集團和官員勾結
劉鑑強認為,利益集團和官員相勾結是中國環保事業最大的敵人,而這一結論看來不僅適用於中國。在埃及,敢於揭露真相的環境記者和部落格寫手處境也令人堪憂。參加討論會的埃及最著名的部落格寫手塔梅爾‧馬布魯克(Tamer Mabrouk)曾是一名化工企業的工人。幾年前,他撰寫博文,揭露化工企業Trust Chemicals Company向與蘇伊士運河相通的芒澤拉湖(Manzala)傾倒工業垃圾的醜聞,並附上了大量照片。但是,這家化工廠將馬布魯克告上法庭後,法庭竟然判處他高額罰款。馬布魯克丟掉了工作,被迫離開當地。
記者無疆界組織的秘書長朱利亞爾(Jean Francois Julliard)說:
"作為記者,你可以談氣候變暖,這不是一個敏感的話題,全球都在談論氣候變暖。即使在中國,在越南,在緬甸,在古巴,你都可以談氣候變暖。但是,你卻不能就氣候變暖的原因進行深入調查,也不能對責任人予以批評。這正是我們所關注的問題。"
馬布魯克在討論會上呼籲保護記者協會和記者無疆界組織更多地關注世界各地部落格寫手的境遇。因為他們的身份特殊,更容易陷入受到迫害而無人過問的境地。同時,他也提到,正是在國際社會、國際記者組織的幫助下,他才能夠繼續撰寫環境方面的部落格。因此,與國際組織取得聯繫是記者和部落格寫手保護自己的一個有效手段。不過,目前在中國對話網站(www.chinadialogue.net) 擔任編輯的劉鑑強則認為,鑑於中國的國情,尋求國際間的支持或者記者聯合起來並非有效途徑,記者首先要做到專業化、職業化,要客觀公正,盡量讓自己的報導"無懈可擊"。當然,這只是對自己最低限度的一種保護,更重要的是:
"突破腐敗官員和大的公司在污染問題上相勾結是很難的。不是說記者就能解決這個問題,需要全社會,需要中央政府在政策上有改變。比如現在都看GDP,如果官員要升的話,要看GDP增加了多少。中國為什麼發展這麼快,每年都是8%以上,代價就是環境資源的消耗和污染。如果把考核體系改了的話,考慮的是地區的教育水準、衞生水準、老百姓的幸福指數,而不是單純的GDP的話,那底下的官員行為也會改變。這是一個系統的工程,不是記者孤膽英雄一個就能解決這些問題。"
環境問題關係到每一個人的健康。劉鑑強認為,從這個意義上,無論平民百姓還是政府官員,利益都是一致的。這為記者提供了報導的空間。無論風險多大,他將繼續從事這一事業。
作者:樂然
責編:石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