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中國「疫情海嘯」難估計 世衛:非常關切

2022年12月22日

中國疫情嚴重,但卻在官方失真數據之下成為「黑洞」。世界衛生組織21日表示,在中國放棄「清零」之後,對於當地的嚴重疾病通報「極度關切」,並警告中國判定新冠死亡的標準過於狹隘。

有外媒社論進一步示警,中國本波「新冠噩夢」可能演化為一場全球性災難。
有外媒社論進一步示警,中國本波「新冠噩夢」可能演化為一場全球性災難。圖片來源: Martin Pollard/REUTERS

(德國之聲中文網)世界衛生組織(WHO)總幹事譚德賽(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s)週三(12月21日)在一場新聞發佈會上表示,該組織對於中國各地不斷傳出的嚴重疾病通報感到「非常關切」。

譚德賽警告,中國滯後的疫苗接種率可能導致大量脆弱人群染疫,並呼籲表示,世衛組織需要更多關於中國新冠疫情——特別是醫院和重症病房收治情況——的現況訊息,以便對當地情況進行全面的風險評估。

周四,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針對以上譚德賽的表述回應說,疫情發生以來,中方始終堅持依法、及時、公開、透明發布疫情訊息,並堅持向世界衞生組織通報疫情情況。

12月初,中國出台「新十條」防疫政策,中國幾乎在一夜之間從「堅持動態清零決不動搖」急轉彎,並加速朝向放棄「清零」疾駛。中國人民對於政府放鬆極其嚴格的防疫政策,態度也從起初的歡欣鼓舞到如今的憂慮惶恐——老人疫苗接種不及醫療與藥物資源擠兌等問題在過去兩週不斷浮現。

「世衛組織對中國不斷變化的形勢非常關注,有關嚴重疾病的通報不斷增加。」譚德賽補充道,新冠死亡人數自全球高峰期以來已經下降了90%以上,但關於這種病毒仍有太多的不確定因素,不能斷言此類大流行病已經結束。

上週,譚德賽曾表示,世衛組織緊急事件委員會將在1月召開會議,討論何時才能達到宣佈新冠「全球衛生緊急狀態」結束的標準。

北京殯儀館壓力山大

01:26

This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video element.

疫情數據失真

世衛組織緊急情況負責人瑞安博士(Dr. Mike Ryan)也稱,世衛組織目前缺乏關於嚴重疾病和住院程度的足夠資訊。他指,幾乎所有被新冠嚴重影響的國家都在努力分享疫情有關的實時數據。

瑞安也表示,中國對新冠死亡的定義僅限於呼吸衰竭病患,過於狹隘。他說:「鑑於感染的嚴重性,死於新冠者也死於許多不同(器官)系統的衰竭。因此,將新冠死亡的診斷侷限於新冠檢測陽性和呼吸衰竭的人,將大大低估與新冠有關的真正死亡人數。」

根據中國國家衛健委,中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12月21日報告新增確診病例3030例,其中本土病例2966例。當日無通報新增死亡病例。

「新十條」出台以後,中國基本放棄大規模核酸檢測,大量染疫者無法被納入官方統計數據中。12月中旬,中國國家衛健委進一步宣佈,不再統計無症狀感染者數據——但在以往的疫情通報中,無症狀感染者在總感染人數中佔據了絕大多數。

此外,中國判定新冠死亡的標準與國際主流不同。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貴強本週表示,「由於新冠病毒導致的肺炎、呼吸衰竭為首要死亡診斷」,因其他疾病、基礎病導致的死亡,不歸類為新冠導致的死亡。

根據中國官方統計數據,「新十條」之後,中國至今累計共7例新冠死亡病例,分別於12月18日、19日通報,都在北京。

新冠疫情攀高峰 北京市民怎麼看?

02:14

This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video element.

新變種猶未可知

部分科學家警告,新冠病毒在中國大量且快速的傳播可能刺激新變種出現,進一步破壞全球在控制新冠大流行方面取得的進展。

美國《華盛頓郵報》20日刊載編輯室社論,題為〈中國的新冠噩夢可能演化為一場全球性災難〉。文章認為,中國驟然放棄「清零」政策,但缺乏連貫的配套措施,可能帶給中國人民、經濟和共產黨領導層一系列新的噩夢。

文章指出,「中國不明智地放棄能有效防護病毒的mRNA疫苗,選擇施打效力較低的中國製疫苗,且中國人普遍尚未接觸過奧密克戎變異株,因此缺乏免疫力。」

除了可能產生威脅全球其他國家的新變異株,新政策也可能令疫情適得其反、擾亂生產供應鏈。「萬一中國的製造速度放緩,全球都將感受到供貨短缺和通貨膨脹之痛。」

文章警告,中國自11月底以來的一系列罕見示威抗議,促使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決定放棄「清零」。如果疫情惡化,對內,抗議者的怒火很容易捲土重來;對外,「一場新的危機可能會動搖整個世界。正如3年前武漢爆發的疫情所表明的那樣,始於中國,但並不止於中國。」

「接種疫苗是避免奧密克戎(Omicron)的戰略。」瑞指出,中國60歲以上人群的新冠疫苗接種率落後於許多其他國家,而中國國產新冠疫苗的效力約為50%。

「在中國這樣龐大的人口中,有這麼多脆弱人群,這樣的保護是不夠的。」瑞安補充道:「雖然中國在最近幾週內大幅提高了其接種疫苗的能力,但目前還不清楚這是否足夠。」

迄今為止,中國一直拒絕批准西方製造的mRNA疫苗,這種疫苗已被證明比其中國國產疫苗更有效。北京已同意允許一批來自德國的BioNTech/輝瑞新冠疫苗進口,但僅適用於生活在中國的德國人。

「問題是,在未來一週或兩週內是否能夠完成足夠的疫苗接種,從而真正減輕第二波的影響和衛生系統的負擔。」瑞安說。

(美聯社、《華盛頓郵報》等)

© 2022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