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中國登上西巴爾干舞台是一個什麼問題

Zoran Arbutina
2018年9月27日

中國在西巴爾干的投資每年都在增長。批評者在其中看到了北京影響力帶來的威脅。但無人能說得清楚,威脅究竟何在。

Griechenland Containerhafen  Piräus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Photoshot

(德國之聲中文網)提到西巴爾干國家融入歐洲的必要性,這在西方的語境中,總包含多種恐懼。所有這些國家,從馬其頓到波士尼亞,從蒙特內哥羅、科索沃到塞爾維亞,概括起來就是人們心目中的"問題地區"。但同時,西巴爾干又是一個舞台,是所謂的"大玩家"進行地緣政治較量的場所。

原本那裡只有傳統的競爭對手歐盟和俄羅斯,近幾年裡,人們又發現了另一個重要的行動者參與進來,它就是中國。人們看到,中國活躍在西巴爾干。有人,尤其是在布魯塞爾方面,對此表示擔心,說中國在東南歐洲追求地緣政治利益,但這些受到威脅的感受卻又含混不清,沒有人嘗試解釋,究竟中國在西巴爾干的活動深藏了那些具體的政治動機。

中國 - 一個世界市場上的資本家

如果人們評估中國在該地區追求的經濟利益,結論就大不相同了。2013年,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宣佈了"一帶一路"戰略計劃,其中包含實現諸多基建項目,目標是將中國的產品和服務以優惠的價格、高效的速度運送到富裕的西歐市場。東南歐國家在此扮演了非常重要的中轉地角色,稱之為"巴爾干絲綢之路"也並非過分。

中國公司在東南歐各國的投資總額超過百億歐元。投資種類分成直接投資,比如,希臘的比雷烏斯港,以及中國國有銀行發放低息貸款。獨立經濟分析家巴斯提安(Jens Bastian)表示,中國更喜歡使用貸款的方式,"希臘和塞爾維亞是特例,在所有其他國家都是向政府發放優惠貸款"。

貸款不是沒有條件。中國銀行發放貸款的條件是,項目由中國公司承建。他們帶來中國工人以及建築材料,在當地修建橋樑和高速公路,在蒙特內哥羅是这样,在波士尼亞和克羅埃西亞也是如此。巴斯提安說,"這是振興產能過剩的中國經濟的一種形式。"

目標:西歐市場

中國的經濟利益很清楚:"一帶一路"戰略瞄準經濟實力強大的西方市場,而東南歐國家則是實現這一目標的重要中轉通道。由此,巴爾干國家成了"通向歐洲的大門"。因此,中國在當地尤其向道路、橋樑、鐵路以及港口等基建工程大舉投資。

但直到目前投資總額相對還較低,尤其是同中國在西歐國家的投資額度相比,差距還是很大。中國企業對高科技興趣濃厚,也願意在該領域巨額投資。

中國在巴爾干最大手筆的投資當屬比雷烏斯港口項目,其金額沒有超過10億歐元,而中國一傢俬營公司2016年併購德國機器人製造商庫卡則揮金45億歐元。

僅在德國,中企在去年一年就投資137億歐元,創下又一紀錄。同時,也應看一眼德國在中國的投資。差距很明顯,德國工業在中國的投資總額已達700億歐元,約是中國的兩倍。

中國的資金和小心謹慎的西方

在傳統的全球市場上,資金總是流向最能帶來盈利的方向。大家懷有同一個目標:立於不敗,賺更多的錢。至於是否在中國投資,或者是德國抑或是東南歐國家,在這裡區別不大。

但西方經濟強大的國家一般而言掌握著更好的手段,能夠保護所謂的"敏感行業",比如,前不久中國電網希望收購德企50赫茲就因"國家安全可能受到威脅"而被柏林政府叫停。

只是做生意,不要唱道德高調

但西巴爾干國家的政府則面臨很大的困境,巴斯提安認為,這是因為這裡許多國家都對中國的投資非常依賴,"中國在該地區找到的經濟合作夥伴都很弱勢",這讓北京得以在那裡以相對低廉的價格築路架橋。

不清楚的是,這些投資是否或者同哪些政治目標相連接。巴斯提安表示,與俄羅斯不同,"中國無意在這些國家推動政權轉移。"

他認為,中國在東南歐的地緣政治利益首先表現在經濟上,即修築公路通向富裕的西歐市場。

中國在此過程中並不說教人權或者新聞自由,則更被當地政府歡迎,且不會很快忘記。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