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中國的決定性一年"

2012年4月13日

德媒認為,薄熙來失敗於一黨專制的矛盾,若是在民主制下,這樣的民粹主義者可以通過競選獲勝。鑑於中國的國際影響,中國發生的一切不再是"內部事務",西方也不希望中國社會不穩定。

圖片來源: dapd

《時代周報》4 月12日認為,一黨專制的中國正處於變革時期,不僅關係到權力和職位,還關係到意識形態的爭論。"粗略地講,關係到共產主義平等路線的衛道士和經濟政策的實用主義者之間的立場。"薄熙來被解職表明"黨內激烈的方向之爭"。

該報稱薄熙來本人就"體現整個黨的制度性矛盾","他在擔任重慶市負責人後,就扮演反對普遍腐敗、爭取社會平等的偉大鬥士,借助於許多人都寧願長期忘卻的新的毛派口號。然而,他和家人同時自己就參與腐敗交易。"

"薄熙來通過對腐敗官員和貧富懸殊的批評,公開地在黨的領導傷口上撒鹽。……薄以其民粹主義間接地讓總理溫家寶那樣的經濟自由主義者成為社會弊端的罪人,似乎他們不解決人民的疾苦。……

該報認為薄失敗於一黨專制的矛盾,"若是在民主制下,這樣一位民粹主義者可能會當選,在不能兌現諾言時又會落選。中國(還)沒有走這條路。"

中國發生的不再是"內部事務"

《法蘭克福匯報》(4月11日)認為,"在一個不認同自由選舉、分權制衡、法制國家和保護基本人權的制度下,權力交接其實是很可預見的事件。胡、溫的繼任早就找好了,分別為習近平和李克強。最高職位的定期更換是避免權力過於集中的需要,讓可能的抗議失去鋒芒,因為不像在阿拉伯國家那樣,可以經過數十年的積聚針對唯一的統治者。

"然而,最高層的變化這一次還是具有特別的意義。它發生在中國的經濟和政治模式正處於十字路口、各種思潮都在爭奪統治地位之際。最顯而易見的證明就是左派的希望之星薄熙來的下台。……然而,幾乎沒有人懷疑其背後是最高層在角力。"

評論認為,中國所發生的一切早就不再是"內部事務"了。"中國這個核彈大國是世界第二經濟大國、最大出口國、最富有的外匯擁有國和美國的最重要債權人,對許多行業來說,它在危機之中成為決定性的市場,並且是歐盟的金融希望。這種全球的系統重要性奠定了一個獨特的聯合:無論是專制的中共還是自由世界,都不希望這個地球上人口最多的國家出現任何不穩定。

"相反,當西方金融市場失控,當再分配成本失控,就像歐盟那樣,或者當民主的僵局將國家引向沒有支付能力的邊緣,就像美國那樣,工業國家於是就充滿渴望地看著中國。中國的可預見性雖然其合法性值得懷疑,但它屬於最重要的王牌,恰恰這個優勢在權力交接的一年岌岌可危。

"不僅經濟明顯降溫,不僅在泡沫化的房地產市場、債台高築的地方政府和銀行的貸款賬冊危機四伏,現在還加上北京權力交接的不確定性。權力鬥爭是否已決定勝負,薄及其同道為何失寵,都還不明確。此事多麼嚴峻,溫在薄倒台前一天提醒防止第二次文革時就已經說明。"

評論認為,溫家寶宣佈的結構轉型,在內部爭吵不休,在危機中拖延,在很大程度上要看新領導人能否最後著手推行。"習、李要著手這些任務,首先得坐穩位子。要是在換班時出現意外或者混亂,世界對中國的日益依賴就會自嘗苦果。"

摘譯:林泉

責編:石濤

以上內容摘譯自其它媒體,不代表德國之聲觀點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