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中國的肖邦

2002年10月1日

法蘭克福匯報報導說,學鋼琴的中國兒童越來越多,沒有一個國家象中國這樣有這麼多的兒童彈鋼琴,世界沒有任何地方的父母有如此偉大的抱負,決心把自已的孩子培養成小鋼琴演奏家,雖然這些父母自已從未接受過音樂教育,甚至完全沒有音樂細胞。

中國父母把希望和雄心壯志寄託在唯一的孩子和鍵盤上圖片來源: Bilderbox

法蘭克福匯報寫道:

「北京的鋼琴比賽結束後,在漢諾威任教的瓦爾迪教授認為,參賽兒童的水準高得令人難以置信。放在別的國家,也許每一個參賽的兒童都能獲得頭等獎。這個十三億人口的國家創造了許多天才,為中小學和大學學習位置而進行的競爭迫使下一代埋頭苦幹。中國的『鋼琴熱』已創造了能立足國際的新天才。

自從中國城市中一些人達到了小康生活水準並形成了一個日益擴大的中產階層以來,鋼琴不僅成了地位的象徵,也成了許多家庭的希望所在。中國把彈琴看作是有利智力發展的活動。爬上尖頂的人,可以為家庭帶來榮譽和收入。中國的獨生子女政策也推動了『鋼琴熱』。父母把自已的全部希望和雄心壯志寄託在自已唯一的孩子身上,所以學鋼琴成了優秀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父母們嚴格要求子女每天完成一定的練習量,他們陪同子女去比賽,為了買鋼琴,上鋼琴課,他們自已不得不放棄一些東西。

『鋼琴熱』與對西方古典音樂日益增加的興趣同步而來,黨和國家首腦江澤民贊賞古典音樂與此十分吻合。負責教育的副總理李嵐清也在大力促進古典音樂。」

然而法蘭克福匯報的文章最後轉成了批評的筆調,該報寫道:

「許多人認為,這樣的『鋼琴熱』太過份了。一些家長的嚴格要求和對功名的過度追求已導致了家庭悲劇和抗議的發生。被父母逼迫放棄自由活動加班加點練鋼琴的孩子長大一些後就放棄了鋼琴,再也不想摸琴。但是那些獲得成功的孩子,則到處受到歡迎。」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