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中國經濟2015:股市跌宕與全球佈局

Hans Spross2015年12月31日

瘋狂振蕩的股市和持續下跌的對外貿易額,主導了中國農歷「羊年」的經濟話題。同時諸多事件表明,中國在國際金融和經濟體系中的作用持續增強。

China Börse in Fuyang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德國之聲中文網)股市振蕩和外貿額下跌是以習近平為首的中國領導層執政不力的跡象嗎?因此就要對中國計劃進行的經濟轉型能否成功提出疑問嗎?問題的答案並非明確的是或否,但中國經濟觀察家們在一點上的意見是一致的,那就是六月初以來,中國政府對股市崩潰做出的匆忙反應,顯示出中國與市場經濟還相隔甚遠——雖然中共在2013年十八屆三中全會的決議中表示,市場力量未來將在經濟發展中發揮決定性作用。

今年夏季,過熱的滬深兩市遭受重挫,金融資產貶值3.5兆美元。儘管如此,鑑於中國證券市場在中國整體經濟中的意義相對來說比較小,很多分析師並不把股市振蕩視為大問題。

股票大跌引發恐慌反應

他們認為,中國政府近乎慌亂的反應才是大問題。當局採取降息、支持性購買、禁止新的公司掛牌上市以及逮捕證劵交易商等措施,試圖阻止股市清倉拋售。從六月中到七月初,清倉拋售導致了股指近30%的下跌。儘管在臨時救市措施的補救下,股市情況一度穩定,但7月7日和8日,滬市和深市又再次下跌7%和5%。此後數月,中國搖擺不定的股市依然讓全球的交易商和投資商揪心不已。

今年夏天股市大幅下跌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Fangping

如果真像大多數專家所言,股市波動並不能對中國經濟的整體運行造成決定性影響,而救市效果多少有些勉強,中國政府為何還要努力充當「救市主」呢?英國《經濟學人》雜誌認為這是出於政治原因:「官方媒體認為,只要成千上百萬的平民百姓熱衷於股市,就是對習李經濟路線的一種認可。現在股市崩盤,就更有必要來重建國家領導的聲望。」

對經濟增長的憂慮是空穴來風嗎?

也就是說,它涉及到一黨制在中國的合法性問題。這一合法性更多地是建立在經濟增長而非股票上漲的基礎上。雖然近兩年來,有關中國的報導反復提到中國的經濟增長不再是兩位數的百分點,而是百分之七的「新常態」,但2015年,中國的對外貿易額也持續回落,第三季度的經濟增長率僅達6.9%,這是自2007、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以來,中國經濟增長最低的數字,從而再次引發了人們對中國經濟「硬著陸」的擔憂。

不過中國領導撫慰民心,提出在未來五年,只要每年增長6.5%,就能達到2020年實現全面小康,實現國內生產總值和人均收入雙雙翻倍的預期目標。至於北京能不能實現上述增長目標,同時也實現業已宣佈的經濟轉型目標——即減少出口、減少設備和房地產投資,代之以拉動消費、發展服務業、減少二氧化碳排放——將依然是中國人以及國際上的中國觀察家繼續關注的問題。柏林的德國墨卡托中國研究中心(MERICS)指出,「數月以來,中國進口降幅明顯超過出口降幅,導致貿易順差繼續增大。無論如何,中期來看,中國恐怕難以達到進出口貿易的平衡,而進出口貿易是否平衡更能反映出經濟增長是否以消費為導向。」

成功的全球金融戰略

無論對外貿易額和經濟增長率如何,在即將結束的2015年,中國在技術領域和國際合作領域取得了纍纍碩果,其中包括正式推出中國製造的首架噴氣式中程客機C919。據《法蘭克福匯報》估計,C919是「空中巴士和波音公司第一次面臨不得掉以輕心的競爭對手」。

另一個提升中國國際聲望的事件,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正式將人民幣納入國際儲備貨幣,人民幣成為繼美元、英鎊、日元和歐元之後的第五種國際儲備貨幣。據MERICS分析,「人民幣成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認可的國際儲備貨幣,具有很大的象徵意義,因為此舉意味著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賦予人民幣以國際金融政策方面的最高地位,認可中國屬於國際貨幣體系中的主導力量之一。」這一成果可能會給中國的改革者們帶來很好的契機,繼續改造國內金融體系,進而為中國經濟結構的轉型做好重要準備。

中國全球金融戰略的另一個部署,是在北京正式成立了亞洲基礎設施和投資銀行(AIIB)。亞投行的成立,是對世界銀行、亞洲開發銀行等西方信貸機構的挑戰。德國、英國等美國的盟國不顧美國的堅決反對,也紛紛加入了亞投行。

習近平的投資攻勢

一方面,中國意圖借助亞投行,主要在貧困的亞洲國家推動工程項目;另一方面,作為各地招商引資對象的投資巨擘,中國也放眼全球。中國將繼續拿出數十億的資金,在非洲南部進行投資。巴基斯坦作為未來中國通往印度洋的「經濟走廊」,也是投資的熱點地區。

十月,習近平訪問倫敦時受到英國政府和王室最高級別的禮遇。一些英國人因此還批評英國政府對中國卑躬屈膝。這次訪問簽署的協議之一,是中國將大舉參與英國的核工業,先是中國的資金參與,之後也有中國的技術參與。顯然,中英關係即將迎來一個「光芒四射」的未來,而習近平則更願用「黃金時代」一詞來描述未來的中英關係。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