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中國能否超越美國成為第一經濟大國?

2024年7月13日

中國成為全球第一大經濟體的雄心歷經了新冠疫情的打擊和房地產危機的影響,同時還受到人口老齡化的挑戰。提升經濟增長將成為中共三中全會的首要關注點。

Symbolbild China Wirtschaft
圖片來源: Daniel Berehulak/Getty Images

(德國之聲中文網)多年來,有關中國能否超越美國成為世界最大經濟體一直是決策者和經濟學家關注的焦點。人們在想,美國 – 作為最具活力、生產力的經濟體之一 – 如果被一個擁有7.5億勞動力人口的威權政體取代成為全球第一大經濟體,將會發生什麼?

自從2008/9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以來,有關中國何時超過美國的預測層出不窮。彼時金融海嘯引發了全球經濟大衰退(Great Recession),而在那之前,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GDP)已至少連續五年保持兩位數的年增長率。金融危機之後的十年裡,中國經濟繼續以每年6%至9%的速度增長,直至新冠疫情爆發。

新冠疫情下的清零政策房地產崩盤令中國經濟深陷危機之中。房地產市場在鼎盛時期曾佔中國經濟總量的三分之一。中國政府在2020年對地產業出台了「三條紅線」的監管要求,對房地產開發商債務規模進行了限制。多家房企倒閉、破產,並留下了約2000萬爛尾樓。

與此同時,與西方貿易關係的惡化也削弱了這個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增長。多年來一直鼓勵中國崛起的美國,也在2010年代末開始轉而遏制北京的經濟和軍事野心,即使並不能真正遏制,只能延緩。

中國經濟到頂了?

中國經濟發展出現的轉變如此之大,以至於出現了一個新術語:「中國經濟見頂論」(Peak China)。該理論認為,中國經濟受諸多結構性問題拖累,比如沉重的債務負擔、生產力放緩、低消費以及人口老齡化。再加上圍繞台灣的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和西方的對華貿易的脫鉤,

這一切不免引發人們猜測,中國將成為經濟霸主的可能性或會推遲,甚至永遠不會實現

但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院長王文告訴德國之聲,「中國見頂論」的概念是一個「誤區」,並稱中國2021年的經濟總產出已接近美國的80%。

王文表示,只要北京保持「內部穩定和外部和平」,中國經濟很快就會超過美國。他提到,數以百萬計的中國農村人口渴望遷往城市,而城市的收入和生活品質據報導要比農村高得多。

「中國的城鎮化率只有65%。如果未來達到80%,意味著將有2億至3億人口進入城市地區,這將大幅增加實體經濟,」他說道。

生產率增長「消失了」

然而,其他經濟學家認為,導致「中國經濟見頂論」說法的問題可能已經醞釀了數年。

多倫多大學(University of Toronto)經濟學教授布蘭特(Loren Brandt)告訴德國之聲說:「中國經濟在2000年代初之所以增長如此迅速,是因為生產率很高。」他補充道,在中國改革開放的前三十年裡,生產率貢獻了GDP增長的70%左右。 

「金融危機後,生產率增長完全消失了。現在的生產率增長可能只有2008年之前的四分之一,」這位中國經濟專家補充道。 

中國經濟觀察家曾寄希望於中共在即將召開的三中全會上提出重大刺激措施,以應對諸多短期經濟阻力。但他們現在認為,北京將會專注於某些領域的增長,如先進技術和綠色科技,同時提振養老金和私營部門的發展。

在美國出口限制的壓力下,中國正在加緊推進本國的晶片製造圖片來源: picture alliance / Chu Baorui / Costfoto

中國的總債務已經達到國內生產總值的300%以上,其中大部分由地方政府持有。外國直接投資連續12個月下降,僅2024年前五個月就下降了28.2%。儘管中國為高新技術生產投入了巨額資金,但北京的一些貿易夥伴仍在採取限制中國產品進口的措施。

「中國經濟在[研發]、人力和一流基礎設施建造方面進行了巨額投資。但這些投入並沒有幫助經濟持續增長,」布蘭特告訴德國之聲。

大連夏季達沃斯峰會:如何拉動中國經濟?

01:39

This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video element.

習近平中央集權化對經濟的影響

在習近平的領導下,北京通過企業國有化向經濟更加集中化的方向邁進。中國領導人決定,下一輪增長應建立在國內消費的基礎上,從而減少中國對出口的依賴。

然而,中國的許多社會福利保障未能跟上經濟奇跡的步伐。由於面臨更高的醫療和教育支出,消費者對花費積蓄更多持謹慎態度。布蘭特指出,房地產崩盤導致房產價格大跌已經令居民家庭財富下降了30%。

「頭二、三十年的[權力下放]為地方政府提供了做決策的空間,」 布蘭特補充道。「中國的經濟發展曾受益於之前享有的自主權、自由以及激勵措施,也從私營部門帶來的巨大活力中獲益匪淺。而在當前的領導層下,中國經濟面臨的問題將更難以被扭轉。」

在2000年代後期,私營部門在中國經濟中佔比接近三分之二,但在去年上半年,這一比例已經下降至40%。國有和混合所有制部門的規模則不斷擴大。雖然中國目前在《財富》雜誌全球領先企業排行榜上擁有最多上榜企業,但這些企業的利潤率(4.4%)遠低於其美國同行(11.3%)。

中國會步日本後塵嗎?

人們最大的擔憂是所有這些因素可能導致中國經濟發展走向日本的老路。二戰後,日本經歷了經濟奇跡,數十年的高速增長最後引發了巨大的股市和房地產泡沫。

在其巔峰時期,一些經濟學家曾預測日本將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然而,1992年,泡沫破裂,股市崩盤,大量賬面資產化為烏有,經濟陷入混亂。日本在此後長達30年時間裡未能恢復到之前的水準。

與此同時,中國經濟學家指出,中國的工業GDP已經是美國的兩倍。去年中國GDP增長率為5.2%,是美國的兩倍多。若以購買力平價(PPP)為衡量標準,中國經濟在2016年就已經超過了美國。

「中國的發展在過去45年裡,面臨著許多經濟問題,」王文告訴德國之聲。「但與30年前的經濟不景氣、20年前的高負債以及10年前的房地產崩盤相比,中國當前的問題並不是最嚴重的。」

©2024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