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中國自行車的今天和明天

轉載或引用務請標明「德國之聲」<br>本站網址:www.dw-world.de/chinese2003年11月5日

曾幾何時,中國以自行車王國聞名於世界;中國人都身懷一項頂尖絕技:就是在茫茫自行車的海洋中找到屬於自己的那一輛。然而單車時代似乎架在兩個軲轆上漸行漸遠了,取而代之的是汽車時尚。

自行車過時了嗎?圖片來源: Bilderbox

從今年一至九月份,中國內地小轎車的生產量增加了87%,與之相隨的現象是自行車道被越擠越窄,甚至在有些城市乾脆消失不見。按照中國出版的「世界經濟」雜誌的統計,目前在中國南部的城市-廣州,日本豐田汽車投資設廠,自行車的數量只佔路面交通工具的20%之多,而在九十年代中期,這個數字還在33%左右。在中國中部的城市-成都,汽車工業尚不成氣候,自行車佔交通工具的比例五年來保持為42%。

汽車的新興自然對自行車工業造成了壓力。不過令人感到驚奇的是,儘管自行車在中國國內的銷售量於1988年遭遇了大滑坡,從每年4100萬輛降低到目前的每年2000萬輛,但是總體銷售情況卻穩中有升。單單在今年的頭九個月,銷量增加了16%。

如何解釋這種矛盾呢?原因在於,380家貿易公司正源源不斷地將滯銷的自行車輸送到歐洲、美國和日本。當地的廠商在過去的五年中被中國自行車擠去了三分之一的市場份額。從全球範圍來看,每十輛自行車便有4輛產自中國。

雖然中國500家自行車工廠從今年一到九月份的銷售收入達到7.5億美元,但是由於自行車價格的下跌,仍然逃不出虧損的惡運。其中一家龍頭企業-深圳自行車公司,股票早在十年前已經上市,還一度成為最大的自行車出口商,2001年的虧損金額卻高達2億歐元。今年4到6月份的SARS風波奇跡般地喚來了廠家的生機,因為許多中國人害怕感染SARS病毒,不坐公共汽車,而改騎自行車。

中國的自行車廠商已經意識到,他們沒有及時地樹立起自己的品牌形象。直到今天,許多廠家還是在為他人做「嫁衣裳」。外國的著名品牌公司看重的是中國的資源和勞力,而中國廠商賺取的只是低廉的加工費。現在,一些企業希望改變這種狀況,引進資金和技術,與人合資設廠。但願中國也能創立出世界知名的名牌自行車。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