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中國要做自己經濟的主人

2008年11月23日

為擺脫世界金融危機的影響,中國政府決定投資基礎設施建設,帶動國內需求。時代周報發表的文章認為,這一決定有潛在風險:

與其借錢給美國,不如投資本國經濟圖片來源: AP Graphics/DW

"中國以五千億歐元作賭資,試圖快速從出口經濟轉為國內消費。但問題是,一個擁有13億人口、習慣節省和大量出口的國家能否一下子變成消費國家。不僅消費者要改變態度,結構也將發生巨大變化:千百萬人必須在幾個月的時間內從工廠轉到建築工地工作。

這很難做到,更何況去年以來,北京政府試圖人為加速進行另一種結構轉變。它為南方的工人規定了較高的薪水標準,想以此迫使生產汗衫、水桶和浴巾的廠家把工廠遷往西部。最近破產的玩具生產廠家是這一政策的主要受害者,它們的破產並非美國危機造成。政府想通過這一動議使更多的工業立足西部貧困地區,為相對富裕的南部省份創造發展高新科技的空間,但現在的出口危機可能將使這一變革半路夭折。結果是南方千百萬人失去原有工作,卻找不到新工作。"

時代周報文章指出,"北京的戰略家們也知道,中國將繼續依賴美國,美國將繼續依賴中國。如果美國跌倒的時間長,跌得沉重,美國可能把中國一起拉下水。如此看來,美中兩國坐在一條船上。"文章接著寫道:

"如果歐巴馬要為美國制定一項振興經濟的巨大綱領,他就必須在國外舉債,使自己依附於世界其它地區。中國振興經濟的一攬子計劃雖然可以減少中國的依賴性,但沒有一個重新強大起來的美國,中國也沒有力量拯救世界,因為中國國民經濟在全球經濟中的成份明顯低於10%,還太弱小。

儘管有這些共同問題,但是中國不受人左右。中國振興經濟的綱領受到歡呼,它表明中國政府不相信美國的危機會很快結束,也證明中國的經濟政策將發生徹底變化。過去,中國把美國作為帶動自己經濟發展的熱水器。中國借錢給美國,使美國人購買中國產品,這是中國過去許多年經濟奇跡的核心。這一做法風險很大,但贏利很高。

現在疑問增多了。中國的國家基金富足,基金的掌舵者投資美國銀行和美國投資公司,他們不得不眼睜睜地看著投入的資金化為烏有。過去幾周,北京負責人在激烈地討論最佳途徑:是繼續用貸款支持美國欠債式的資本主義對中國更為有利、還是把金錢直接投資本國更為安全?政治局的決定不利於美國。雖然中國將繼續借錢給美國,否則中國的經濟增長就會告終,但是北京發出的政治訊號很明確:我們更為相信自己的經濟,而不是你們的經濟。"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