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中國角度看能源安全

瀟陽2007年8月29日

德國弗里德里希-艾伯特基金會出版「全球化對話」系列文獻,在「全球能源安全」專題中收入中國青年學者許勤華的報告,從中國的角度看待能源安全的原則、目標與政策。

中國在哈薩克斯坦建的輸油站圖片來源: AP

今年上半年德國作為輪值主席國主持的海利根達姆G8峰會的一個重要成果,便是發達工業國家與中國、印度、巴西、墨西哥和南非五個所謂峰會擴大對象國(Outreach countires)達成共識,今後在富有挑戰性的全球共同問題上建立高級別對話機制。特別是在全球能源問題上,2006年的八國集團峰會就發表了「聖彼得堡宣言」,為解決全球能源安全問題提出了基本原則和目標。

弗里德里希-艾伯特基金會出版「全球能源安全」專題文獻的目的是伴隨這一對話機制,為問題提供多方的視角。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能源戰略研究中心許勤華女士的「中國的能源外交及其對全球安全的意義」闡述的便是中國(官方)對能源安全問題的認識和考慮。

許文(原文為英文)描述了中國能源領域的發展和面臨的關鍵問題,勾畫了所謂的中國「能源外交」的主要思路,分析了國際能源權力機制的現狀和弊端以及中國對其持有的立場,特別強調了可持續性能源發展對中國的重要性。文章認為,「聖彼得堡宣言」提倡建立一個開放、透明、平等、穩定、有效率和有市場競爭的全球能源安全機制,它也是建立一個全球性的、合作性的有關能源政策的法律與規範框架的基礎。

文章用具體統計數據分析了新中國建立以來中國能源需求與能源政策的發展,其中有三個年份極具象徵意義,那便是:1993年中國首次從原油淨出口國變為淨進口國;2003年,中國石油消耗首次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2005年,中國成為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耗國,也是在這一年,中國原油進口依賴比例達到了44%。

許勤華認為,鑑於石油作為戰略資源的重要性,世界各大產油區成為各種政治勢力爭奪的焦點,並預測今後各國出於生存和發展的壓力,對石油資源的競爭將更加激烈和殘酷,中國將面臨越來大的能源壓力。同樣是基於這一認識,中國政府的能源戰略便是擺脫對單一石油來源和單一輸油管道的依賴,能源外交因此也成為中國總體外交政策的一個重要部分。她指出,中國大型能源企業被政府鼓勵積極參與帶有外交意義的國際活動,用意十分明顯。

作者歸納了2006年中國出台的第十一個五年計劃中制定的能源發展政策,指出維護能源供給的充足和穩定、保障能源運輸的安全、加速發展能源技術、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和綠色的能源政策是中國未來能源外交的主要任務。在實踐中,中國希望開發國際能源關係的「多樣性發展」,即在不同方向用採取多種形式和在不同領域建立國際能源合作關係,例如中國在中亞地區的能源外交就具有代表性。作者還舉例說,即使是像對待印度這樣的潛在的能源資源競爭對手,中國採取的也是合作性的開發策略,印度希望加入上海合作組織的用意也在於尋找在中亞合作開發石油資源的機會。

在分析國際能源權力機制時,作者認為目前的國際能源機構都把持在以美國為首的發達工業國家手中,發展中國家只能被動接受發達國家制定的能源游戲規則,跨國石油公司控制了世界大部分石油與天然氣資源,這是不合理的和不公平的。這就導致了新興國家為了避免用高價購買「二手」的能源,不得不到政治不穩定的地區開拓能源來源。作者在此雖然沒有提到蘇丹,但是顯然,這一論點有助於昭示中國為什麼不顧西方的道德壓力,在發生達富爾種族屠殺行的蘇丹展開積極的能源外交活動。

中國希望有什麼樣的國際能源新秩序?作者引用一位外交部官員的話進行了表述:「中國支持為全球能源安全創造一個穩定的政治環境的努力,提倡按照聯合國憲章和國際法通過對話和協商解決爭端,主張發展互惠的和雙贏的國際能源合作,這也是中國對外能源政策的基礎。」

另外,作者還不惜筆墨重點強調了能源發展和生態安全對中國具有同等的重要性,強調能源供應與技術進步具有同樣的戰略意義,因為這是可持續性發展的前提。因此,中國能源外交的一個重要內容便是與發達國家合作,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以及潔淨和開再生能源的利用,為減緩氣候變化達成國際共識而努力。作者說,能源發展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雖然二者在目標上有衝突。

總的來說,許文更像是中國官方立場的英文表述,而不是一篇梳理中國能源外交的內涵和在國際背景下為其定位的學術文獻。例如,文章多處用「我們應該如何如何」這樣的字眼,表露出作者與官方立場的一致,而不是從一個中立的研究者的角度來闡述問題。在文章總結部分,作者說:「我們注意到,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提出的新能源安全概念是指導中國制定能源外交政策的理論原則,它幾乎完全符合聖彼得堡行動計劃。」從這一觀點可以看出,作者自覺或不自覺地將自己的立場與本來是屬於研究對象的立場不加區分,從而降低了這篇文章在學術上的價值。不過,對於非中國讀者來說,這是一篇瞭解中國官方能源立場的不錯讀物。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顯示更多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