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豪華型房地產價格經濟危機中仍然飆升
2009年9月16日《法蘭克福匯報》記者在介紹了這些高檔建築的內外設施後寫道:
"上海胡潤研究所分析,北京的富翁人數在全國首屈一指:據說擁有財富超過一千萬元人民幣的人有14.3萬名,8800人甚至分別擁有十億元人民幣財產。'胡潤'發現,這一階層喜歡體現身份的消費:他們的大多數支出都要達到體現自己是'新貴族'的目的。該研究所計算出在北京為此目標必須支付的金額為1270萬美元。斯坦威鋼琴價格為21.45萬美元,賓士轎車14.35萬美元,藝術品82萬美元,別墅350萬美元,這幾項加起來已達2400萬元人民幣。
即使這樣,還買不了'新天嘉園'的房子。今年年初以來,中國大城市的房地產價格上漲了15%。'新天嘉園'每平方米的價格不再是去年的4.8萬元人民幣,而是5.1萬元。面對極度攀高的投機價格,普通買房者持幣觀望,但最高檔住房的銷售看來卻沒有問題。168幢別墅中只有五幢尚未售出。
想知道這些數額的含義,就必須知道中國人的年平均收入,官方公佈數字為4761元。農村中許多農民的收入顯然只是這一數額的一小部分。即使城市中的中產階層夫妻雙方掙雙倍以上的錢,年收入為11.3萬元,買一套住宅也需要27年。"
中國經濟增長的發動機看來又重新起動。《商報》注意到,生產中國三分之一出口商品的珠江三角洲經歷了幾個月的低潮後,現在又開始招聘工人:
"雖然中國的農民工仍然是剝削者輕易獲取的獵物。但過去幾年,許多地方的農民工學會了反抗。經濟發展給他們提供了這樣的機會,因為隨著生活的富足,人的要求和生活費用上升了,薪水也隨之提高。工業區內,勞動力突然成了匱乏的商品。工廠互相爭奪職工,先行一步的經管人員力爭通過諸如進修深造、提供業餘活動或子女免費入托等許多優惠條件拴住職工。一些人甚至做成立職工委員會的試驗,對於中國的企業家來說,這本來是個禁忌話題。
在危機時代,中國也在增長。但新創造的財富主要落在富人手中。基尼指數用來衡量收入分配,其刻度從零到一,中國為0.496,大大超過社會失去平衡的危險臨界點0.4。德國的基尼指數為0.283。
最近一次正式調查表明,中國0.4%的人口擁有70%的財富。此外,擁有一千萬歐元以上財產的中國人中,91%是高幹子女。這些統計數字引發了一場憤怒的風暴。"
摘譯:王羊
責編:樂然
本文摘自或節譯自其它媒體
不代表德國之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