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進軍非洲對非洲人不無危險"
2011年7月29日該刊7月28日報導說,"中國政府和私人企業與非洲人簽署了數百個協議,強國中國在非洲大陸的努力,其它任何國家都無出其右。中國公司在安哥拉海岸開採石油,在贊比亞經營銅礦,在肯亞建造有8條平行車道的公路。
"中國開闢了非洲市場,但是,按照德國政府非洲事務專員君特瞭耍℅ünter Nooke) (基民盟)的看法,這對當地人來說也是危險的。照他看來,這在當前的飢荒危機中表現出來。大約120萬人在遭受60年來最嚴重的乾旱折磨,受害的是索馬利亞、肯亞、衣索比亞、吉布地、烏干達和蘇丹的男女老少。"
該刊接著寫道:"努克在《法蘭克福評論報》的採訪中以衣索比亞为例指出,那裡的大部分土地被賣給想在那裡經營農業的外國公司或者中國那樣的外國。努克說,'這對少數精英很有吸引力',可是,如果當地政府關注建設更好的、自己的農業生產結構的話,就會給廣大的民眾帶來更多的幫助。他說,'在任何情況下都毫無疑問,災難也是人為的。'
報導引述努克對中國的批評說:"中國在非洲的所做所為,儘管並非一切都是糟糕的,但是只為出口而生產食品,倘若小農的土地及其生活基礎因此被剝奪的話,就會在非洲導致大的社會衝突。
"努克認為,非洲原則上具備足夠食品供給的良好條件,常常可以一年2到3次收成。但是,所有的專家都明白,小農經濟的傳統農業已經不夠。此外,目前的災難表明,灌溉系統、正確的倉儲或者投入抗旱的作物是多麼重要。這位政府專員說:因為這些耗資巨大,必須建立農業工業化。他宣佈:'我們要在國際上對此加強促進。'"
"民主和人權是次要的"
該刊說,德國政府鑑於非洲乾旱,於本周初將援助從1500萬歐元增加到3000萬歐元,此外還有3200萬歐元是在歐盟委員會框架下的對非洲援助。兩周前總理梅克爾訪問非洲,會談議題之一就是解決東非飢荒問題。 "然而,德國經濟界在非洲卻很難建立商務關係,許多以往的緊密聯繫都丟失了,公司害怕與非洲的業務相關的風險。"
報導指出,"與之相反,強國中國正在非洲挺進。國家主席胡錦濤訪問過那裡的許多國家,總理和外長定期訪問這個大陸。中非部長級會議是家常便飯,而非洲人也樂於參加,因為可以滿載新的訂單返回非洲。對北京來說,民主的結構和人權是次要的。
「大約100萬中國人據說已經在非洲大陸安家立業,他們的優勢促使美國國務卿希拉蕊•克林頓在幾周前告誡人們注意中國的殖民主義,她說:『我們在殖民時代已經看到,進去掠奪資源,付錢給統治者,然後又走掉,是多麼輕而易舉的事。』」
摘編:林泉
責編:李魚
(以上內容摘自或摘譯自其它媒體,不代表德國之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