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中國還不能全球挑戰美國

2006年4月14日

在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即將訪問美國之際,新蘇黎世報發表長篇文章認為,中美關係充滿矛盾和衝突。特別近年來,中國經濟和政治的崛起更使美國產生了危機感:

人大期間人民大會堂圖片來源: AP

「作為新興大國,中國今天已改變了東亞的力量對比,使之長期有利於自己。當然中國也預料到,有人會指責它追求霸權,甚至象美國一些智囊在辯論時所說,中國正在變成美國最危險的對手。上個月,中國的新財政預算顯示要大力增加國防經費時,美國做出了強烈反應。批評的核心是北京的軍備缺乏透明度,最近美國國務卿對東南亞的訪問正是美國保衛亞洲前沿地帶政策的組成部分 。

從人口結構、生態和社會經濟等重要因素來看,即使中國能有效地繼續發展經濟,我們都有理由對中國將成為具有全球軍事能力的超級大國、在全球挑戰美國的說法表示懷疑。但在經濟方面,中國已成長為挑戰美國的最重要國家。雙邊貿易關係就是象徵之一,去年美國貿易逆差達到了2020億美元的創紀錄高度。」


中國是間接影響美國經濟的重要因素

新蘇黎世報的文章繼續寫道,布希總統改變了前任克林頓的親華政策,把重心轉向日本。胡錦濤的美國之行將遇到一系列麻煩問題:

「布希已讓人透露,他將對胡錦濤談及人權和中國缺乏的言論和宗教自由問題。世界政治問題肯定也會列入談話提綱,也可能談及北韓問題。北韓核武裝問題現在仍然處於僵局,六方會談長時間陷入停頓,但經濟問題顯然佔首位。

胡錦濤這次帶著好牌前往華盛頓,在經濟上他甚至比任何一位中國國賓都能在美國首都打出更多的王牌。前幾天一位中國高級幹部發表的看來似乎是個人的言論加強了這一色彩。據香港一家親華的日報說,中國人大副委員長成思危提議,中國應減少購買美國國債的數量。這番話一時在國際金融市場引發了很大的不安,專家們估計,中國手中握有2600億美元的美國國債。

今天的中國已是間接影響美國經濟的重要因素,中國工業向美國市場提供廉價產品對遏制美國通貨膨脹起著決定作用,使利率長期保持在低水準,這樣就支撐了保障美國富足的最重要支柱房地產市場。許多美國企業大幅受益於中國生產的低成本,那些與向美國出口無關的業務也一樣。另一方面不應忘記,過去二十年,中國也獲利於與美國經濟共生,胡錦濤也意識到這一點。由於中國國內市場接受能力有限,中國在未來仍然需要依賴有效的國際市場,政治和社會安定最終取決於不斷增長的繁榮和經濟持續發展。」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