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中國面臨腹背受敵的風險

2013年11月30日

中國新劃定的「東海防空識別區」引發軒然大波。德語媒體認為,中國領導層利用民族主義強化內政,但最終可能面臨事態擴大難以收拾的風險。

圖片來源: Reuters/Kyodo

(德國之聲中文網)中國日前宣佈劃設"東海防空識別區"引起周邊國家的強烈反彈以及美方高度關注。德國《時代線上》周五發表署名文章"中國操弄民族主義"(China spielt mit dem Nationalismus)稱,北京在東亞如此具攻擊性的舉措,背後的原因可能是民族主義與內政的危險綜合體:

"這只是純粹的臆測,不過很有可能新的中國領導層習慣通過對外展現攻擊性,以支持國內社會經濟的重大變革。具體地說,領導層剛宣佈強化私營部門,使得國企受到衝擊。首當其沖的是至今壟斷金融領域的四大國有銀行。但最大的反彈則來自省和地方,因為當地的領導幹部與企業過去通過結盟獲得了豐厚利潤……另一方面,新政治局發起了反腐運動,同樣引起許多官員和黨員的不悅。"

"宣佈改革的習近平如今終於擁有經濟自由主義者的聲譽,因此他和他的政治追隨者們才會利用民族主義安撫黨內保守派及民眾。目的在於使黨的身份認同不受質疑,並且展示黨內精英除了經濟自由主義外,不會采納其他西方的政治或社會理想。"

"但即使有關東海地區的外交政策受到內政驅使,國際衝突發生的潛在可能性依然巨大。因為民族主義擴張的聲浪最後可能無法被遏止,使情勢進一步升級,即北京在南海也設立防空識別區。"

美國11月25日派遣兩架B-52轟炸機在「東海防空識別區」往返飛行(資料圖片)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

在亞太地區樹敵

《時代線上》指出,中國設立防空識別區引發鄰近國家的不滿,此舉無疑是冒險使自己在地區內腹背受敵:

"中國在經濟上強勁增長,如今更索求政治和軍事影響力。防空識別區一事可以被視為粗野的崛起者心態的產物,也是對美國霸權的進逼。只是如今看來,中國似乎未斟酌後果,因為理論上在設立識別區前本可征詢日本和韓國的意見,並且將爭議地區排除。"

"本已逐漸放緩的中日島嶼主權糾紛因東海防空識別區一事陷入膠著。從近期德國柯爾柏基金會(Körber-Stiftung)在柏林召開的外交論壇上便可看出,中日代表幾乎無法互相交流。中國所面對的危險是,很快他在區域內便只剩下敵人。"

日本和韓國已公開表示不承認中國所設立的防空識別區。美國、日本和韓國更紛紛派遣軍機飛越該區。作為回應,中方派出了戰鬥機進入防空識別區巡邏,地區局勢呈現緊繃狀態。《世界報》在周六發表的文章中寫道:

"該地區與中國之間的關係被打上了'高度不信任與懷疑'的烙印。澳洲也加入日本、美國和韓國批評中國的行列。中國公眾輿論中出現了一幅分裂的景象:一方面官方媒體《人民日報》周五刊登的整頁文章解釋稱,中國設立的航空識別區並非劃定新領土或限制他國飛機飛行的'禁區'。與此同時,帶有民族主義情緒的《環球時報》語調則完全不同。這個隸屬人民日報社的媒體呼籲共產黨領導人竭盡全力分化目前仍團結一致的對手。"

《新蘇黎世報》則在周六的一篇署名文章中評論道:

習近平訪美時表示中美應建立新大國關係圖片來源: Reuters

"美國和中國觀察家已經將中國、日本和韓國在空域內的危險情勢與冷戰作比較。北京不僅在測試東京的忍耐極限,也在對華盛頓進行試探。今年夏天,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曾表示,中國和美國要建立新的大國關係。如今在明知美國反對的情況下成立防空識別區,或許是試圖單方面在東北亞界定此一關係。"

摘編:張筠青

責編:石濤

[摘編自其它媒體,不代表德國之聲觀點]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顯示更多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