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7月出口激增 原因何在
2025年8月7日
(德國之聲中文網)中國海關總署周四(8月7日)公佈的數據顯示,中國7月美元計價的整體出口同比增長了7.2%。路透社報導指出,該數字超出此前預期,路透社此前預測的數字為5.4%。
路透社指出,最新數字顯示製造商們正在充分利用中美之間關稅「休戰」,在美國對轉運商品加徵更嚴厲的關稅之前,向東南亞等地出貨。
中美目前的關稅「休戰」將於8月12日到期,全球貿易商和投資者正在觀望,中美能否在8月12日前達成一項持久的貿易協議,全球供應鏈是否會因超高關稅再次受到衝擊。
美國總統川普已經發布行政令,從周四開始,任何被認定為從第三國轉運以逃避高關稅的商品都將被徵收40%的額外進口關稅。
「貿易數據顯示,東南亞市場在中美貿易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經濟學人智庫的經濟學家徐天辰對路透社說。
「我毫不懷疑川普的轉運關稅是針對中國的,因為在川普1.0時代,這就已經是一個問題了。中國是唯一一個有理由轉運的國家,因為中國仍享有生產成本優勢,而且仍然要繳納比其他國家高得多的關稅,」 徐天辰補充道。
預計中國下半年出口增長將大幅放緩
中國海關數據顯示,7月份中國對美國的出口同比下降21.67%,對東協的出口增長了16.59%。今年1月至7月,中國前三大出口市場分別是東協、歐盟和美國,其中對東協出口同比大幅增長13.5%,對美國出口同比下降12.6%,對歐盟出口增長7.0%。
不過,伴隨著持續高額關稅壓力、川普打擊中國貨物改道、中國與歐盟貿易關係惡化(歐盟指責中方傾銷)等影響,路透社預計,今年下半年中國出口增長將大幅放緩。
中國媒體《界面新聞》在報導這次較為強勁的出口增速時也指出,這要歸功於「搶出口」疊加低基數效應推動。
《界面新聞》援引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說,展望下一階段,「出口增速的下行風險較大」,外部環境波動對中國出口的拖累「將主要在下半年顯現,後期出口同比增速或進入負值區間」。
專家:進口增速意外上升不代表內需不疲軟
根據中國海關數據,7月份中國進口也增長了4.1%,遠超路透社此前預期的下降1.0%。
不過,路透社也援引分析師稱,進口數據有可能反映庫存增加,掩蓋了中國國內潛在需求的疲軟。
凱投宏觀(Capital Economics)的經濟學家黃子春(音)表示:「儘管7月份中國進口增速意外上升,但這可能反映了某些大宗商品的庫存增加。」
這位專家指出,中國原油和銅的採購量同樣強勁。「其他產品進口改善幅度較小,鐵礦石出貨量持續降溫,這可能反映出建築行業持續失去增長動力。」
路透社報導指出,中國房地產行業的持續不景氣,繼續對建築業和更廣泛的中國國內需求構成壓力,因為房地產仍然是中國家庭財富的重要組成部分。
分析師王青對中國媒體《界面新聞》指出,未來影響中國進口的一個主要因素是大力提振內需的政策效果。
據路透社報導,中國政府政策顧問們正在呼籲,在中國下一個五年規劃中(十五五規劃),把提升家庭消費作為重中之重。
DW中文有Instagram!歡迎搜尋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淺出的圖文與影音報導。
© 2025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