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中德合作拍攝「南京活菩薩」難產

採訪記者:亞思明2007年4月4日

1937年,西門子公司駐華代表、好納粹拉貝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在南京設立安全區,組建國際援救委員會,保護了25萬市民免遭日軍殺戮。70年後的今天,一部反映這段歷史場景的紀錄片《南京活菩薩—約翰•拉貝》正在籌拍階段,然而,德方與中央電視台的合作並不順利。德國導演海克•彼得曼(Heiko Petermann)為此接受德國之聲記者亞思明採訪。

「他不認為他是英雄」圖片來源: AP

德國之聲:彼得曼先生,您好!目前您正在籌拍一部根據《拉貝日記》改編的,以南京大屠殺為背景的電視紀錄片。您如何想到要拍這樣的一部片子?

彼得曼:我之所以接手這個項目,是因為中國方面正在尋找一位德國導演,來拍攝這樣一個跟德國、跟國際救援委員會有關的故事,從而實現一種較為客觀的外部全景展現。於是,他們找到了我。

您本人對這個故事感興趣嗎?

這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主題。因為國際救援委員會成員當時處於一種非常極端的歷史環境。他們在這種極其險惡條件下的自我發展和意識覺醒是整部影片的亮點。

在此之前,您對這段歷史有所瞭解嗎?

不,我不清楚這段歷史。但是,當我著手整理有關背景資料,真正坐下來研究歷史文獻之後,潛藏在其中的懸念和挑戰也越來越大。

恰逢南京大屠殺70周年之際,國際上不少知名導演都在關注這段歷史事件,您所籌拍的這部記錄片有什麼特色嗎?

我想,每一位劇作家、每一個創作人都會從不同的角度來審視這段歷史。每個人的興趣點不同,它所關注的焦點也不一樣。南京大屠殺悲劇本身不是我們重點描述的對象。我們所要突出的是國際救援委員會的各個國家成員——其中也包括中國人,如何在極端情況下開展救援活動,幫助難民、互相扶持、共同成長。

約翰‧拉貝是這個故事的中心人物。在您眼中,他是一個怎樣的人?

我不認為約翰‧拉貝是中心人物,這個故事裡有多重主角。拉貝一個人不可能完成這樣艱巨的任務,他之所以做到了這一點,是因為集體的團結一致。當然,對於我們德國人來說,拉貝作為一名德國納粹,確實更能引人關注。但就當時的情況來看,人性的偉大蓋過了個人的功德。

這個項目也得到了中方的贊助與支持,您和中國夥伴之間的合作進展如何?

南京拉貝故居圖片來源: dpa - Report

非常麻煩。一方面,我的建議很快得到了中方的認可。無論是南京的拉貝紀念館,還是南京電視台、江蘇電視台,都立刻給予我很多工作上的支持。但與中央電視台的合作就困難得多。因此,這個項目陷入了僵局。

具體的阻力是什麼?

這個問題很難說得清楚。我們注意到,中方似乎很害怕就具體事宜達成書面協議,不願量化一個目標,然後再去付諸實現。既要完成國家下達的任務,又要顧及個人的私利,這讓我們很難揣摩。

立項方面有困難嗎?

沒聽說會有什麼麻煩。獲得部門審批要比尋找一種恰當的合作方式容易的多。這部影片是中國教育部授權拍攝的,下一個步驟是劇本審核,就我所知,應該沒有什麼問題。問題出在中央電視台身上。

您說,項目陷入了僵局。那麼,還有繼續合作的希望嗎?

在我們這個混亂不堪的行業,什麼都是有可能的。一般說來,今年夏天之前不可能會有什麼進展,即便會有,今年年內也完成不了攝制工作。

德國還有一名導演,Florian Gallenberger 2001年奧斯卡最佳短片獲得者)也在籌拍一部關於約翰‧拉貝的影片。您知道此事嗎?

是的。據我從圈內聽到的消息,這部故事片近期內還無法開機,因為資金和人員都不到位。合作、立項也有問題。

謝謝您接受採訪。

海克‧彼得曼簡介:

生於1954年,70年代在柏林洪堡大學、柏林自由大學學習戲劇學、日耳曼文學及新聞學專業。80年代創辦Ecco影視公司,為德國電視台拍攝多部新聞通訊、專題紀錄片。著有《神鷹之國》,參與撰寫《希特勒的炸彈》。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