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德聯手製造經濟專才
2007年10月29日
漢堡青年李伯爾很小的時候就對中國有著濃厚的興趣。每次他看到巨大的遠洋船停靠在漢堡海港的時候,他就會想到中國。但是通往中國的道路是那麼的遙遠,這不只是地理上的距離,同時也是兩個國家文化上的差別。這一點,李伯爾在開始學習國際經貿碩士課程不久就意識到了。他說:「中國人不願意固守在一個目標上。當然他們有一個目標,但是對他們來說實現這個目標的方法可以很靈活。這個意思是,他們同時還準備著另一套方案。對德國來說,如果有一個具體的計劃了,通常情況下就照著這個計劃執行。另外對面子問題的重視在亞洲文化圈是不可想像的,多數德國人不太瞭解這些。」
這個專業學制一年,就讀的學生一年中三分之二的時間在漢堡大學上課,另外三分之一的時間在上海。畢業後學生可以同時獲得兩個大學的碩士文憑。所有的學生就讀前都已經積攢了一些工作經驗,因為掌握流利的英語,具備一定的工作經驗是申請這項碩士專業的前提條件。該專業教授克雷門德解釋說:「所有的課程都是用英語授課的,當然很多內容都和中國有關。換句話說,我們教授營銷、金融等基本的經濟學專業課,課堂上所舉的例子都會和中國掛鉤。比如,中國產品的營銷策略,中國企業在國際市場的可操作性等等。我們還專門從復旦大學聘請教授來漢堡大學授課,這樣在教學中就很具代表性。」
目前在讀的這一屆學生總共16人,他們來自美國、非洲,更多的來自德國和中國。漢堡大學和復旦大學在三年前就開始合作開設國際經貿專業。這三年間專業內容不斷得到改善和發展。中國方面的教授於易鴻(音譯)說:「復旦大學的管理學院在國際化方面應該說是中國範圍內算是走在最前沿的。之前美國麻省理工學院選擇和復旦大學以及清華大學合作MBA項目,這是我們國際化的第一步,之後這類的合作項目越來越多。目前總共有8個項目。」
來自德國卡塞爾的青年格拉德爾堅信自己的未來就在中國,這不僅僅是因為他娶了一位中國妻子。今後他想去在上海落戶的德國公司一展拳腳。格拉德爾說:「中德之間的文化差異是巨大的,門外漢可能根本無法想像。但是,比如說德國公司和中國公司的操作形式是完全不同的,談生意和聯繫客戶的方法也都是差別巨大。在中國,很多時候生意是在飯桌上談成的,如果一個德國人對這些一無所知,那他在中國就會變得茫然無措。人總是需要一段時間來習慣瞭解,巨大的差別究竟在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