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中日第四輪東海談判無果而終

2006年3月7日

中日東海油氣開發第四輪北京會談周二在沒有取得實質性結果的情況下結束。雙方達成一致,在合適的時候舉行下一輪會談。中國稱本輪會談「務實」而富有建設性。

不平靜的東海圖片來源: Bob Ross

對東海油氣開發的糾紛,中日雙方沒有哪一位抱以天真的短期內得以解決問題的念頭。各方都知道,這是一個十分複雜的過程,因為現有國際法中沒有明確條文對這類糾紛進行說明或者規定。有些法規還有相悖的內容。日本依照的是1994年生效的「聯合國海權公約」中「專屬經濟區」一條。根據這一條文,如果兩國的專屬經濟區有重疊部分,分界線應該是兩國海岸中心線。但專屬經濟區不是領海,而只是經濟作業區。中國依照更多的是「大陸架」條文,該條也是「海權公約」中的規定。大陸架可以延伸到離海岸線350海裡處,它屬於領海範圍。

事實上,中國是默認「經濟專屬區」和海岸中心線為劃界的。現在,中日雙方都主張進行東海油氣田的共同開發,但日本認為的共同開發,包含所有東海地區,而中國主張的聯合開發只限制在中心線以東的部分,也就是日本的專屬經濟區。這在日方看來難以接受,因為既然是他們的開發區域,又何必同別國共同開發。

日本的眼睛還盯著春曉油氣田。當年宣佈春曉的勘探,是中國觸痛日本神經的第一動作,它的位置只離中心線4 公里,按說是中國的專屬經濟區。但日本擔心,中國會先下手為強,抽走挖空日本一方的資源。日本向中國提出警告,要求中國交出勘探數據,但遭到中國拒絕。日本在第四輪會談中提出的聯合開發建議包括春曉,而中國的建議不含春曉,這也是阻礙談判繼續進行下去的死結所在。

至於這場糾紛還要持續多久,是否必須有國際仲裁機構的介入才能解決問題,「亞洲世紀」一書的作者皮爾尼(Karl Pilny)認為,當然不排除國際法律機構仲裁的可能性。但比仲裁更重要的是雙方高層領導對解決爭端持有的政治誠意。他認為,在日本政府成員不斷參拜靖國神社,歷史教科書事件中政府又態度模糊、激怒包括中國在內的亞洲鄰國之後,日本政府有必要先行一步,在改善日中整體關係上作出一些成績。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