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中美人權研討會在華府舉行

Shitao Li2011年2月3日

2月1日晚,一場名為"與被壓迫的信徒同行"的中美人權研討會在美國華盛頓的喬治‧梅森大學法學院舉行。中美兩國的學者、律師和神職人員在一起交流中國宗教活動現狀,探討促進中國宗教自由的途徑。

研討會現場圖片來源: DW

該研討會由喬治‧梅森大學下屬的基督徒法律協會和總部位於德克薩斯州的對華援助協會共同承辦。中國代表團的成員包括法律學者張大軍、維權律師李仁兵和來自浙江樂清的家庭教會牧師鄭樂國。另有三名受邀請的維權律師江天勇、李蘇濱和張凱在前往華盛頓的途中分別受到中國官方的強行阻攔,未能成行。

美方的發言人包括喬治‧梅森大學法學院教授塞爾斯(Nathan Sales),美國國際宗教自由委員會遠東政策和項目組副主任菲利普斯博士(Scott Flipse)和來自來自德克薩斯州的資深牧師培騰(Rev. Patrick Payton);對華援助協會主席傅希秋牧師也在研討會上發言。現場有近100人參與。

「中共對宗教工作的政治領導」

鄭樂國牧師在發言中詳細分析了中國目前的宗教政策以及家庭教會在這種政策下的生存現狀。他將中國的宗教政策概括為"堅持中共對宗教工作的政治領導";他認為,中共堅持政黨支配宗教,事實上政黨也支配了這個國家的憲法。中共推行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所有官方宗教團體都受其控制,由於一些基督徒不認同加入三自教會,所以家庭教會就產生了。

鄭樂國說:"沒有加入三自會的信仰團體所面臨的問題是恐嚇、騷擾、拘留甚至被定義為邪教。如果家庭教會和國外的信仰團體有聯繫,那麼它受打壓的程度和可能性都更高。政府對家庭教會的打壓方式包括(將其定義為)非法聚會,非法組織,及(將其聚會的宗教場所定義為)非法建築物。另外是把宗教問題形式化,把宗教問題政治化,還有把法律工具化。"

與會者圖片來源: DW

政府不僅拒絕給不加入三自會的教會註册登記,而且阻撓這些教會租用房屋進行聚會。鄭牧師舉例說,2009年,因沒有聚會場所,擁有800多教徒的北京守望教會不得不在一個公園的雪地上聚會。

傳知行社會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公民轉型論壇發起人之一張大軍從中共的意識形態角度來解讀中國沒有宗教自由的深層原因。他說,"現在有人說,在中國共產主義意識形態已死,我有保留地同意這種說法。當前中共有意識地將共產主義思想向傳統的儒家思想過渡。在中國民間,人們對儒家思想普遍更贊同,因為儒家思想是千百年來傳承下來的中國傳統的一部分。中共在全球投巨資大建孔子學院,這是中共推進意識形態轉變的舉措之一,旨在找到可鞏固其執政地位的新的意識形態根基。這樣的意識形態轉變對中國的宗教自由有深遠的影響。中國歷代王朝都沒有宗教自由,自古中國的皇帝被稱為天子,上天的兒子,只有他才能和上帝直接溝通,其他人沒有和上帝溝通的特權。各個朝代都設有主管宗教事務的部門,嚴格將宗教活動控制在許可范疇之內,朝廷會對任何未經批准的宗教運動進行鎮壓。我覺得中共正在照搬這套封建王朝的模式,目前的中國共產黨更應該被稱為傳統皇權主義者。"

「等待和沉默不能換取自由」

傅希秋牧師通過自身經歷讓在場的美國師生對中國當前的人權狀況有一個直觀的瞭解。因為在北京組織家庭教會,他和妻子被政府非法關押2個月,在國際社會的強大壓力下,中國政府將他們釋放,但他們最終不得不逃離故國。在詳盡描述了中國當前宗教迫害的嚴峻現實後,他說,"等待和沉默不能換來自由,普通公民、維權律師、訪民們必須站出來捍衛自己的權利,他們可能會象高智晟那樣為此付出沉重代價。但我相信,總有一天,你和我,中國人和外國人,都可以到天安門廣場自由地祈禱,而不用擔心被中國的公安阻撓甚至是被抓入監獄。"

鄭樂國在發言中也強調用行動維權的重要性,"隨著公民社會的成長,基督徒對自身宗教權利(意識)的增長也逐步提高。我們現在一般啟用基督徒的維權律師起訴當地官員。雖然我們十場官司沒有一場贏,但是法律本身有一定作用。我們讓一些地方官員進入法律程序的時候,他們還是會恐懼緊張,訴訟過程中他們會有所收斂。"

參加研討會的美方代表一致呼籲美國民眾和政府更多關注中國的人權狀況,用行動支持中國被打壓迫害的公民。培騰牧師說,生活在宗教信仰自由的美國人可能很難想像,生活在中國的人們必須為自己的信仰自由抗爭,並為此受難。美國民眾應該多聲援中國被迫害的信徒,這樣的支持非常容易做到,也不需付出代價,卻是對自己信仰的捍衛。

國際宗教自由委員會菲利普斯博士敦促美國政府制定長期穩定的對華人權政策,用行動來促進中國人權進步和宗教自由。他說,在過去幾年中,美國對中國人權問題不明朗,不穩定的態度阻礙了中國人權狀況的改善。他說,"我們現在需要的是Facebook時代的人權外交政策。在Facebook上,一切都是公開的,你上傳的照片,不論美醜,都在上面讓朋友們看。你在Facebook上的發言事公開的透明的,所有朋友都可以看到。美國現在的人權外交政策,尤其是對中國的人權外交政策,必須是公開的,透明的。中美關係目前處於一個歷史性的階段,美國應該用公開透明的態度來對待中國,我們必須敢於發聲,直言我們的原則和期待,必須指出中方若違背這些原則將面臨怎樣的後果。"

作者:悠然(華盛頓)

責編:苗子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