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中文網)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財長姆努欽周四下午抵達北京。據中國官媒報導,雙方舉行了工作晚餐,然後周五全天進行了磋商。
姆努欽在北京時間周五下午發推特稱,他和萊特希澤"在北京進行了具有建設性的貿易對話,期待下周在華盛頓與中國國家副總理劉鶴繼續這個重要的討論"。美方和中方均稱,談判取得進展。不過,雙方均未公佈談判細節。
新的進展
中國官媒新華社報導稱,中美雙方「討論了協議有關文本,並取得新的進展」,但未明述。
據德新社援引觀察家稱,中國可能會同意,大幅增加對美國商品的進口。另外,華盛頓期待中國可以拿出舉措,更好保護在華美企的智慧財產權,結束強制技術轉讓。
《華爾街日報》援引知情人士稱,中國"擬對外企開放雲計算市場",作為對美國的讓步,該內容是雙方探討技術相關問題一攬子提議的一部分。而在本輪談判開始前,路透社就在一篇報導中引述美國官員稱,雙方"在(避免)強制技術轉讓議題上取得了空前的進展"。
中國在周五(3月29日)宣佈,核准美國摩根大通和日本野村控股株式會社在中國設立投資證券公司,分別為摩根大通證券(中國)、野村東方國際證券。 這也是針對美方要求中國開放金融市場改採取的舉措。
周日(3月31日),中國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辦公室發布通告,"2019年4月1日起,對原產於美國的汽車及零件继續暫停加徵關稅"。通告稱,暫停加徵關稅措施截止時間另行通知,並表示繼續暫停加徵關稅"是中方對美方推遲提高稅率措施的積極回應,是為促進雙方經貿磋商採取的實際舉動"。
北京3月31日發布公告,決定對原產於美國的汽車及零件继續暫停加徵關稅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R. Garza 越來越多積極訊號?
正在海南參加博鰲亞洲論壇的周小川周五對媒體表示,他認為中美貿易談判"正在出現越來越多的積極訊號"。這位鰲亞洲論壇副理事長、中國人民銀行原行長說,談判以來,美國總統川普的推特以及媒體報導一直在引發公眾情緒的轉變,而"川普最近的推特釋放出了積極的訊號"。
不過,川普在他最近幾天的推特中並未提及中國或者美中貿易談判。這位美國總統周五在佛羅里達州的海湖莊園籠統地表示,與中國的貿易談判進展地非常好。但他同時也提醒說,只能接受一個「很棒的協議」。
美國參議院財政委員會主席格拉斯利(Chuck Grassley)周五對路透社表示,他被告知,川普政府將在4月底與中國達成一個協議。不過,白宮官員們則一直強調,談判不受時間限制,可能延續數周甚至數月。
迄今為止,美國仍然保持著關稅威脅作為談判籌碼,這讓中美目前的博弈不得不繼續下去。而習近平與川普在佛羅里達海湖莊園會面、簽署"停戰協議",似乎也還並非板上釘釘。
" 為一個單詞交涉兩個多小時 "
事實上,種種跡象顯示,中美貿易談判進展地頗為艱難。即便是澎湃等中國媒體,也以《談到現在有多艱難》為題,對此進行了報導。
報導提到了談判中的一段小插曲,稱雙方雙方工作團隊通過影片聯繫,"逐字逐句地就協議文本進行談判"。在一次涉及農業問題的談判時,雙方在一個單詞上"卡殼","因為這個單詞的用法,兩邊在影片裡爭了兩個多小時。到最後,這個單詞還沒談攏,只能暫時擱下"。
不過,報導中沒有提及涉及的具體是哪個詞,而將重點放在雙方正在"一個字一個單詞地爭"。
中方擔心被美方欺負
《南華早報》也以"口頭誤會和缺少中文版文件正在威脅美中貿易談判" 為題,講述了120頁的協議草案文本沒有中文版本給談判帶來的障礙,造成了一些"不必要的誤解"。報導同時也談及影響談判的另一個因素,中方"擔憂被美方欺負"。
報導援引華盛頓哥哈德遜研究所中國戰略中心主任、美國談判小組外部顧問白邦瑞(Michael Pillsbury)表示,"他們(中方)最擔心的可能是,中國受到了欺負,做出了不恰當的讓步。我們現在可以在中國媒體上看到這個論調"。
這位美國智庫專家提到了川普的經濟顧問庫德洛(Larry Kudlow)之前的爆料:庫德洛在接受福克斯新聞採訪時講道,在談判第一天進展艱難、第二天中斷後,萊特希澤對斥責中方,要求其回到談判桌。在接受CNBC採訪時,庫德洛也稱,萊特希澤曾在一次會談期間對劉鶴進行了嚴厲警告。
白邦瑞認為,中國未來會表現得很強硬,不會接受美方的一些要求。
" 百年恥辱 "的陰影籠罩
《紐約時報》周四的一篇文章也提到了"庫德洛爆料"的插曲,文章以"鴉片戰爭的苦澀歷史籠罩中美貿易談判"為題 ,講述了中國擔心被美方欺凌的心理。文章援引《帝國的黃昏--鴉片戰爭及中國最後的黃金時代的終結》一書的作者裴士鋒(Stephen R. Platt)說,中國幾乎每個人都知道"百年恥辱","對19世紀那段歷史揮之不去的記憶,在很大程度上能解釋中國對於建立一個更多按照中國條件行事的全球貿易秩序的渴望"。
中美貿易談判已經進行了八輪圖片來源: imago/C. Ohde 據英國《金融時報》周五報導,3月早些時候,"在協議草案上,中方談判代表劃掉一些美方以為在1月已經談妥的內容",中方發回的草案上面"用紅筆作刪除標記並寫下替代條款"。報導稱,劉鶴領導的中國談判小組發回的"紅線"文件"突顯了他們迄今在抵制美國要求方面的成功,但即使是在不那麼有爭議的領域(例如增加購買美國出口產品和改善外國投資者的市場準入),也被證明難以達成一致"。
《金融時報》的文章同樣提到了,中方很擔心會給外界留下屈服的印象,稱在一月份北京的一場閉門會議上,"中國談判小組的成員在會上警告稱,如果他們向美國做出過多讓步,他們可能被貼上'叛徒'標籤"。
如何打破僵局?
《人民日報》周六(3月30日)發文稱,"中美磋商越到關鍵處,越要擴大利益交集",其中提到中美經貿高級別磋商每前進一步」都很不容易,可謂艱難而辛苦」。文章稱,"談得如此艱難、辛苦,一方面反映出中美在制度、文化、國情和發展階段方面存在著巨大差異",……另一方面也體現出"中美經貿問題不是簡單的你賣我買關係,而是錯綜複雜,磋商難度很大"。
文章同時也提出了面臨困境的解決方案:"擴大利益交集"。"美方關切主要集中在智慧財產權保護、市場準入和實施機制等方面。這些關切只要與中國正在推進的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方向一致,就能在中國當下的改革開放過程中得以解決。"
在最後,文章又強調了對中國經濟的信心和對美方的不畏懼,稱"即便談得不理想,中方也會坦然面對",畢竟中國經濟擁有"亮眼的成績單」。
無獨有偶,那篇被多家媒體廣泛轉載的"為一個單詞交涉兩個多小時"的文章在結尾也同樣寫道:"在談判這個階段,得有點底線思維,做好談不成的思想準備。談得成很好,談不成也不強求。"
2018年3月,美國總統川普签署備忘錄,以中國侵犯美國智慧財產權為由,向中國進口商品徵收關稅。這標誌著這場大規模中美貿易爭端的開始。貿易戰給這兩大經濟體打下烙印,也影響著世界經濟的走向。 圖片來源: DW/D. Joswig 此輪中美「貿易戰」早在2017年就初露端倪: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宣佈對中國進行301調查。《1974年貿易法》第301條被稱為美國單邊貿易保護政策的核武器。
圖片來源: Reuters/K. Lamarque 2018年兩會前夕,習近平智囊劉鶴訪美,與美國財長姆努欽、貿易代表萊特希澤和川普经濟顧問考恩會晤,與美方討論「中美關係和兩國經貿領域合作」。有分析認為,劉鶴此行或是為中美貿易摩擦降溫。
圖片來源: Reuters/J. Lee 2018年3月8日,美國總川普签署公告,對進口鋼鐵和鋁產品徴税。後來,歐盟獲得一個月的豁免期並延長一次,不過,未能再次延長。
圖片來源: AFP/Getty Images 3月22日,川普宣布,根據301調查,對600億美元的中國產品徵收關稅(後發布清單為500億美元)。4月,川普再次表示,考慮對從中國進口的額外的1000億美元商品加徵關稅。
圖片來源: Reuters/J. Ernst 作為回應,中國商務部先是宣佈對美國約30億美元產品中止減稅,隨後在美國公佈清單後,宣佈將對美國大豆等加徵25%關稅,涉及金額約500億美元。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2018年4月10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博鰲論壇宣佈,將降低汽車關稅、改善智慧財產權保護等,被外界視為間接回應了美國的要求。次日,川普发推特感謝「習近平主席的友善言辭」。12日,中國商務部否認是「讓步」,稱相關舉措與中美經貿摩擦沒有關係。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Xinhua/Li Xueren 4月16日,美國商務部宣佈,因中興違反美國政府制裁禁令向伊朗等國出口,將禁止該公司從美國市場購買元器件,期限7年。5月,中興發布公告,公司主要經營活動無以為繼。5月13日,峰迴路轉,川普发推特表示,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合作讓中興恢復營運。川普的這一表態引起國會兩黨一些議員的批評。
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AFP/L. Gene 2018年5月17日,任中國副總理的劉鶴再度赴美談判。5月18日,中國外交部否認向美方「讓步2000億」,即讓美國削減貿易赤字2000億美元的說法。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Xinhua News Agency 談判結束後的5月20日,美國財長姆努欽表示,雙方已同意暫停加徵關稅。姆努欽稱,美中談判持續期間,美國已暫停向1500億美元中國進口商品加徵關稅的計劃。
圖片來源: Reuters/A.P. Bernstein 5月29日,白宮宣佈,將在6月15日前公佈對約500億美元中國產品徵收25%關稅的清單。此外,在6月底以前,還將公佈投資限制規定,加強對與「工業重要技術收購」相關的中國個人及實體的出口管控。中國外交部斥之為「變臉」,並重申「中方不想打,但也不怕打貿易戰」。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MediaPunch/CNP/C. Kleponis 2018年9月17日,美國總統川普宣布,經過7周的公告、聽證會及反饋,他已決定對2000億美元中國產品徵收額外關稅。關稅暫定為10%,並於2019年起提升至25%。川普还稱,如果中國採取報復措施,「我們將對約2670億美元的中國進口商品徵收關稅。」這一金額將囊括全部中國輸美產品。
圖片來源: Reuters/B. Snyder 中國對美國再度增稅立即做出回應。中國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宣佈,自北京時間9月24日12時01分起,對來自美國的大約600億美元商品,加徵10%或5%的關稅。中國商務部發言人之後發表談話,對美方的行為表示遺憾,並指,「為了維護自身正當權益和全球自由貿易秩序,中方將不得不同步進行反制。」
圖片來源: picture alliance/dpa/W. Hong 2018年9月26日,中國最高領導人習近平考察東北農業大省黑龍江時表示:「行百裡路半九十,我們實現『兩個一百年』目標,沒任何時期比現在更接近,也沒有任何時期遇到現在這麼多的挑戰和困難。國際上,先進技術、關鍵技術越來越難以獲得,單邊主義、貿易保護主義上升,逼著我們走自力更生的道路,這不是壞事,中國最終還是要靠自己。」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AP Photo/Ng Han Guan 貿易戰陰影籠罩下,中美雙邊在政治軍事層面的交往也在不斷降溫。2018年10月2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表示,「中美雙方此前原則商定於10月中旬舉行第二輪中美外交安全對話。美方近日提出希望推遲舉行對話。「此前,《紐約時報》報導稱,中國取消了計劃10月美國國防部長詹姆斯‧馬提斯的訪華行程,稱中國高級軍官沒空與他會面。圖為馬提斯今年六月訪問北京。
圖片來源: AFP/Getty Images/M. Schiefelbein 越來越多的跨國企業對川普强硬的關稅政策提出批評。通用電氣、高盛以及一些農業公司對白宮提出反對意見,稱相關政策」導致美國無緣於世界上最賺錢、增長最快的市場「。美國零售業領導協會稱,「受到懲罰的是美國家庭。消費者、企業和依賴貿易的美國就業崗位,則被丟在了不斷升級的全球貿易戰前線。」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Imaginechina/L. Shengli 2018年12月1日,作為G20峰會的一大亮點,中美兩國領導人在布宜諾斯艾利斯達成「休戰」90天的共識:川普同意不在2019年元旦起將關稅提升至25%,中國則同意大量購買美國農業、能源以及工業產品等。中美官方都對本次會晤予以積極評價。但三個月內,談判能否成功,貿易戰是否會死灰復燃?
圖片來源: Reuters/K. Lamarque 但是,就在同一天,華為財務長孟晚舟在過境加拿大轉機時被捕,幾天後該消息披露,逆轉了市場對中美貿易衝突緩和的樂觀情緒。12月7日在溫哥華的首場法庭聽證顯示,此案與美方指控華為在2014年前違反制裁伊朗禁令有關。美中兩國官方都宣稱,此案不會影響貿易問題談判,對「90天內達成協議充滿信心」。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N. H. Gu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