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中華文化的海外延伸——唐人街今昔

雨涵2007年8月30日

五千年的積淀賦予了中國文化巨大的生命力、感染力和外張力,即使是生活在海外的華人,也會或多或少地保留和延續中華文化的元素,並給自己旅居的地方打上深深的烙印。唐人街就是一個明證。德國之聲記者綜述如下:

美國奧克蘭唐人街春節一景圖片來源: AP

歷史沿革和發展現狀

中國人的大批海外移民是在19世紀中葉,清政府簽訂《北京條約》被迫打開國門之後開始的。這些移民主要來自廣東和福建沿海,他們飄洋過海,在北美、澳洲、拉美和東南亞等地安下了家,當時被清政府看作是不為社會所容的人或是中國的叛徒。他們大多是以作勞工維生,所用的語言主要是粵語或閩南語。

在最初的艱難歲月裡,華人聚居的地方被當地居民看作是貧民窟,他們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保留著自己的文化習俗,因此被稱作是「不願接受同化的外國人」。早期華人也是倍受排擠的。以美國為例,當時廣東沿海的農民集體來到美國,為的就是在加州淘金,他們聚集在三藩市,形成了最早的唐人街。後來金子很快淘完了,他們開始參加加州橫貫南北東西的鐵路修建工程,華人勞工漸漸遷移到新興城市洛杉磯,那裡很快又形成了新的唐人街。由於華人移民日漸增多,美國政府開始感到「黃色」的威脅,於是產生了1882年的《排華法案》,處處限制華工移民、生活、社交,一度使華人社區成為了二等公民社會。

但是隨著華人力量和經濟實力的壯大,中華商會的紛紛建立,教育的發展,華人社區擺脫了原有的貧民窟形象,生活水準漸漸提高。今天,許多新老唐人街都成為了當地的重要商貿旅遊中心。有一些甚至成為多元文化的中心。

唐人街並不一定是華人居住的集中地,只是中華文化彰顯的舞台。因為有些唐人街走的是商業旅遊路線,所以那裡也許只是他們做生意、工作的地方。有的唐人街也是居住和商業混合的。但是全球唐人街的面貌可以說是參差不齊,有些已經從過去的貧民窟發展成為現代的商務中心,有的地方甚至由於過多吸收西方現代元素而開始發生傳統文化的流失。

除了上面提到的三藩市、洛杉磯等歷史悠久的唐人街外,世界上主要的唐人街或中國城還有:美國紐約、泰國曼谷、馬來西亞吉隆坡、日本橫濱、法國巴黎、英國倫敦等等。此外還有近年來新建的華人社區——比如美國拉斯-維加斯(上世紀90年代)、韓國首爾(2005年)等等。

奧拉寧堡中國城規劃圖圖片來源: Entwurf & Modell - A. Thierbach

中國的崛起和文化的引力

儘管很多海外華人保持著自己的文化傳統代代相傳,唐人街完全是一個世外桃源,但這並不影響中華文化的對外滲透:隨著中國經濟的崛起,對中國文化的好奇和中國經濟發展的引力使得西方社會不斷掀起一陣陣的「中國熱」。以紐約唐人街為例:

根據北德意志廣播電視台8月28日晚的報導,這裡的30萬華人居民中,有一半人都不說英文。但是這好像也沒有什麼大問題,反而是越來越多的美國家長開始讓孩子從幼兒園就學中文,或者是把孩子送到這裡的雙文學校,希望從小在英語和漢語環境長大的孩子將來會更比其他的美國孩子更有競爭力。

吉姆‧羅傑就是其中一例,他對記者說:「19世紀是英國人的世紀,20世紀是美國的世紀,21世紀將是中國人的世紀,不管你接受與否。……所以我希望我的女兒能夠說流利的中文,並會用中文思考。」他四歲的小女兒Happy有專門的中國保姆,除了照顧生活之外還要教她說中文,從小培養孩子的中文語感。光保姆的薪水一年就要花去10萬美元,但這對擁有百萬家財的羅傑一家並不算什麼。

家境沒有那麼富裕的孩子也可以在紐約唐人街的雙文學校裡學習,那裡可有不少美國小孩兒。七歲的林賽(Lindsay)和中國小朋友一樣,上午說英文,下午說漢語普通話,她的中文絲毫不遜色。這所雙文學校是公立學校,不收學費,從九年前也開始招收非華人兒童。林賽的母親認為中文比其他語言都難學,所以一定要讓孩子從小學起,這樣對他們的將來可是一個巨大的優勢。而且她希望林賽的六個妹妹將來也都能進雙文學校學習。

唐人街也有陰暗的角落

當然,光鮮表面之下,唐人街也有不光彩的歷史和現在。

19世紀末,三藩市的唐人街曾經是城市裡最熱鬧的地段,因為這裡鴉片館、妓院和賭場鱗次櫛比,自然對很多人都有強烈的誘惑力。

今天,那裡的髒亂差也不容忽視:《明星周刊》記者在三藩市唐人街看到,那裡的市場上不到3美元就可以買上一磅活青蛙,青蛙攤旁邊賣的是熏香;北京烤鴨掛爐旁邊堆著羊內髒……

同時,唐人街也會成為「中國製造」的傾銷地:廉價的T恤衫、粗劣的手工製品、假冒的文物等等。在塞內加爾首都達卡,不少失業的當地人在唐人街以流動式販賣小商品營生,這些東西都是產自中國。自從2005年中塞兩國建交以來,這種流動販賣就悄然興起。在兩國的雙邊貿易總量中,94%都是塞內加爾從中國的進口額。巨大的逆差不僅讓當地工商組織不滿,從事貿易的華人也開始抱怨關稅日漸增長。

德國即將改變沒有唐人街的狀況

日本學生在橫濱唐人街留影圖片來源: dpa

為什麼德國一直沒有像樣的唐人街呢?這筆帳要算到希特勒頭上。據史料記載,原本漢堡的聖保利區曾聚集了2000多名亞裔人士。得益於漢堡港的繁榮,那裡的「唐人街」也一度興旺。可是納粹上台之後,大規模驅逐外國人,二戰爆發後,在德華人開始逃離德國。到二戰結束後,諾大的唐人街只剩下30個中國人了。

進十年來,在德華人迅速增加,華人工商界的影響力也在上升,但是真正意義上的唐人街始終沒有形成,這無疑是一大遺憾。現在這一狀況終於要改觀了。科隆市於2005年就開始在「黃金地段」多伊茨區籌建一座「新中國城」(New Chinatown Cologne),落成後將集餐飲、賓館、醫療、文化、商貿、旅遊為一體,凸現中國文化,結合傳統和現代。

此外,今年5月,布蘭登堡州的小城奧拉寧堡市議會也通過了建立一座大型中國城的投資計劃,預計投資額將達到5億歐元。規劃的場地原先是一座廢棄的飛機場,距柏林只有半小時車程,中國城將於2008年秋天開工,到2010年前後,這裡將建成一座原汁原味的唐人街。儘管下了血本,但是前景甚好——政府也是希望能借此拉動旅遊,增加小城的吸引力。

但是,就像中國僑網的一篇報導中寫的,唯一令人擔心的是在德華人是否願意遷入中國城,如果招商和入住規模沒有達到預期的話,唐人街很有可能會「無疾而終」。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