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法意要求歐盟設置阻擋中資併購保護牆
2017年2月15日(德國之聲中文網)在眾多企業被中資收購後,德國、法國和義大利要求在歐盟中擁有更大的否決權,以保護高技術企業。在一份共同聲明中,歐元區的這三個最大經濟體的政府敦促布魯塞爾歐盟委員會,制定相關法律條文。
在一份柏林政府向德新社提供的信件中,三國政府指出,有關行動的目標是,德國和其他歐洲國家應有更多手段,有權審查並在必要時否決併購個案。該信件指出,所涉及的將是那些"不公平的"併購行為,此類併購行為"得到政府資金支持,或有針對性地大規模收購德國的重要技術"。
德國聯邦經濟部主管相關事務的國務秘書馬赫尼希(Matthias Machnig,社民黨籍)對德新社表示,作為出口大國,德國一貫贊同市場開放,聯邦政府支持外國企業的投資,但這些企業必須表明,相關投資是在德國生產基地的投資,沒有政府背景,而且要能提供符合市場經濟原則的融資條件。馬赫尼希指出,尤其涉及關鍵產業,必須嚴格把關:"這是我們與法國和義大利一起要在歐洲實現的一樁大事"。
馬赫尼希指出,依據現有對外經濟法,尤其涉及軍事或安全技術,聯邦政府可以在某些情況下,禁止外資收購德企,不過去年的情況表明,現有規定存在漏洞。
他指出,去年曾有多起中資併購行為,而它們與迄今的常見併購行為有所不同,原因是"北京提供了資金、施加了影響"。他指出,這些併購行為涉及一些在世界市場的特殊領域技術上領先的企業。例如,儘管德國政界有疑慮,中國美的集團仍併購了奧格斯堡(Augsburg)的機器人製造商庫卡(Kuka);而由於時任美國總統歐巴馬出於安全考慮說了不,中資收購特種機器製造商愛思強(Aixtron)計劃落空。中資收購行為的背後常有北京政府的影子。德國聯邦政府指出,這樣,中方投資人有能力支付更多的資金,從而在競購中處於強勢地位。相反,德國企業在中國卻無法正常收購中國企業,而必須滿足大量條件。德國總理梅克爾和時任經濟部長嘉布瑞爾曾一再對此提出批評,導致與北京的齟齬。
根據安永公司(Ernst &Young)的一項研究,去年,中資在德國進行了68起併購,中方為此一共支付了126億美元。
凝煉/葉宣(德新社、路透社)
使用我們的App,閱讀文章更方便!給yingyong@dingyue.info發送一封空白電子郵件就能得到軟體和相關訊息!
閱讀每日時事通訊,天下大事一覽無余!給xinwen@dingyue.info發送一封空白電子郵件就能完成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