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九一一」五年後:反恐與中美關係

李漁2006年9月4日

「九一一」恐怖襲擊事件後,美國與中國一度靠近,但是雙邊關係仍然停留在表面。中美關係實質上仍然是不信任與相互害怕佔主導地位,尤其是在美國以反恐的名義加強了在中國周邊國家的軍事駐扎後,更是如此。

九一一讓布希和江澤民接近了圖片來源: AP

幾十年來,美國對中國的政策視世界局勢、雙邊衝突的緩急以及內政氣候的變化而在交往(Engagement)與圍堵(Containment)兩極之間搖擺。一般的規律是,每一屆美國新政府上台之初,傾向於首先採取與中國對抗的態度,然而逐步過渡到採取實用主義的合作策略。例如,克林頓1997年連任總統後,把中國提升到「戰略夥伴」地位。布希接替克林頓入主白宮後,把中國又「降格」為「戰略對手」。2001年4月發生的中美撞機事件使得中美之間關係更為緊張。

2001年6月中美撞機事件中的美軍偵察機被拆散運回圖片來源: AP

因此,當2001年9月11日美國遭受恐怖主義沉重打擊時,江澤民立即主動打電話給布希表示問候並對恐怖主義表示譴責,頗讓人感到意外。與此同時,江澤民向布希承諾積極支持打擊國際恐怖主義活動。中國領導層的這一向美國示好的行動在國內是有一定風險的,因為當時中國國內特別是青年人反美情緒高漲,不少人甚至在網路上稱「九一一事件」是美國咎由自取,是充當世界憲兵的霸權政策所付出的代價。

江澤民則從恐怖主義的挑戰中看到了機會。他認為,從長期來看,如果中國要進行現代化,中國就不能放棄與美國的合作,而領導中國實現「現代化」恰恰是中共為自己賦予的使命。中共領導層認為,要想完成自己的使命,就必須打擊「三種勢力」,即分裂主義、恐怖主義和極端勢力。當然,中國也希望作為國際反恐聯盟的成員,在打擊分離主義,特別是在中國新疆出現的分離主義活動時,能夠採取更嚴厲的措施並得到諒解。除此之外,北京還希望「反恐」為打擊台獨和打擊法輪功帶來更多的合法性。

顯然,不管是在中國具有否決權的聯合國安理會,還是在具體的反恐行動中,布希都希望得到中國的支持。例如,在打擊巴基斯坦境內的塔利班勢力和許多其它反恐行動中,中國都對美國有所幫助。布希對中國的配合當然要有所表示:2002年8月,華盛頓就把一個叫「東土耳其斯坦以伊斯蘭運動」的維吾爾族人組織列上了恐怖組織黑名單。除此之外,中國想從「共同反恐」中撈取更多資本的算盤卻基本上上落空了。

布希與江澤民在九一一事件發生後到2002年底之間有過三次會面,這三次會面顯然有助於改善兩國間的關係和氣氛。在此期間,美國在言辭上對中國也頗為友好,稱與中國的關係是一個「開放的、具有建設性的夥伴關係」,這表明「交往」策略顯然與「圍堵」策略相比佔了上風。

觀察家認為,如果要為九一一事件五年後的中美關係做一個小結,那麼這個小結對中國來說並不怎麼鼓舞人心。五年來,中國並沒有能夠贏得美國更多的信任,美國人仍然把中國視為美國世界霸主地位的最大挑戰者。美國國會甚至準備提出一個法案,準備為所有來自中國的進口產品徵收27%的保護性關稅。

九一一事件之前,美國在亞太地區的軍事部署侷限在日本、韓國和其它一些東南亞國家和地區。如今,中國西部毗鄰的原「獨聯體」國家也成為了美國軍事勢力範圍。雖然今年七月美國從烏茲別克斯坦撤出了駐軍,但是仍然保留了在吉爾吉斯坦和阿富汗的駐軍。美國在中亞的軍事部署事先徵得了俄羅斯的同意,卻根本沒有同中國打個招呼。

另外,九一一恐怖襲擊後,日本也在美國的至少是默認下,借反恐的名義恢復了軍事活動,等於是事實上逐步放棄了戰後和平憲法的原則,這使得中國頗為惱火,但又無可奈何。

使中國感到不快的還有華盛頓取消了對印度的武器禁運,而對中國的武器禁運則依然如故。雖然印度至今沒有在防核武器擴散條約上簽字,美國還是在民用核能技術和航天技術等戰略敏感領域與印度展開合作。美國其它一些肯定不會讓中國高興的動作還包括:為越南培訓士兵,布希訪問蒙古並承諾為蒙古提供每年兩千萬美元的軍事援助,並且商定舉行美國與蒙古的聯合軍事演習。

總之,如今中國的周邊到處都有美軍的身影,這就不奇怪,為什麼九一一的五年後,中國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擔心遭到美國的軍事包圍。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