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之聲中文網)周二(9月23日),川普在聯合國大會上的演講中存在不實言論和誇大其詞。他重提關於氣候變化、可再生能源的錯誤論點,誇大自身成就,同時對聯合國作出了指責。
DW事實核查小組對其中一些說法進行了核查。
川普真地曾出價5億美元競標翻修聯合國總部?
說法:「我曾提出競標以5億美元(4.26億歐元)翻修聯合國總部。結果他們卻花了20億到40億美元,遠遠超出了預算。」
DW事實核查:誤導。
川普长期以來一直聲稱,他能以極低的價格翻修聯合國總部。據美國媒體報導,2001年,他曾向媒體表示翻修預估費用為5億美元,2005年,他告訴國會,他能以7億美元的預算完成這項工程。
然而,DW在聯合國全球市場(UNGM)和官方採購檔案中都沒有找到川普集團曾正式提交該項目投標的記錄。聯合國於2007年選擇瑞典公司Skanska作為項目管理公司,負責監督多個分包合同。
的確,聯合國紐約總部大樓翻修項目出現了延期和超支,最終花費超過20億美元。但川普声稱的數字「20億到40億美元」是誇大的:聯合國和美國政府的權威數據表明,最終費用在21.5億到23.1億美元之間,而非40億美元。
川普联大演講前發生的小插曲:電梯和提詞器一度出現故障,這也受到川普的抨擊圖片來源: Kylie Cooper/REUTERS 川普在任期內結束了七場戰爭?
說法:「我結束了七場戰爭……柬埔寨和泰國、科索沃和塞爾維亞、剛果和盧安達……巴基斯坦和印度、以色列和伊朗、埃及和衣索比亞以及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
DW事實核查:錯誤
川普声稱自己在亞洲、非洲和中東結束了七場衝突。但實際上,他列舉的一些爭端至今仍未解決或局勢依然動蕩,並且他所扮演的角色也存在爭議。
在川普任期內,埃及和衣索比亞并未爆發戰爭。雙方的爭端主要圍繞衣索比亞耗資40億美元的「復興大壩」項目。埃及和蘇丹擔心該項目會減少分配給本國的尼羅河水量。2025年6月,相關談判破裂。川普公開支持埃及,受到埃及總統塞西的贊譽。但衣索比亞官員批評說,川普的言論侵犯了該國的權益。與此同時,埃及據稱向索馬利亞提供武器,導致該地區局勢更加緊張。
塞爾維亞和科索沃之間也沒有正在進行的武裝衝突。川普2020年主導簽署的協議主要是關於經濟關係,而非和平。塞爾維亞否認有任何進攻科索沃的計劃,但兩國關係仍然緊張,偶發衝突。北約維和部隊仍在該地區駐扎。塞爾維亞和科索沃從未簽署正式的和平條約。
在剛果民主共和國,儘管在川普任內調解達成了協議,但暴力仍在持續。
專家警告稱,以色列和伊朗關係持續緊張,隨時可能再次升級。以色列和伊朗的軍事和安全官員都公開警告可能再次爆發衝突。
美國總統關於「結束七場戰爭」的說法誇大了他的功績。
德國放棄綠色能源轉向核能和化石燃料?
說法:「德國重返化石燃料和核能,放棄綠色能源政策後境況不錯。」
DW事實核查:誤導。
2023年4月,德國永久關閉了最後三座核反應堆,完成了長達數十年的退出核電計劃。2022年歐洲能源危機期間,一些燃煤電廠曾短暫重啟,但之後煤炭的使用量有所下降。2024年,可再生能源在德國電力供應中的佔比達到創紀錄的63%,鞏固了德國作為清潔能源領導者的地位。
德國新建了液化天然氣(LNG)接收站以減少對俄羅斯天然氣的依賴,但並沒有「重返」核能。
從備受追捧的新技術到令德國人談「核」變色,從俄烏戰爭能源告罄給核能帶來一線生機,到2023年4月15日堅定退核。核能在德國走過了一條跌宕起伏的道路。
圖片來源: Frank Hoermann/SVEN SIMON/picture alliance位於慕尼黑附近Garching的德國第一座核反應堆於1957年10月投入使用。由於這座屬於慕尼黑大學的核反應堆外形酷似雞蛋,它被暱稱為 "原子蛋"。這是德國核能研究的一個里程碑,也是二戰後德國重新崛起的象徵。這一用於科研目的的核反應堆一直運行到2000年。
圖片來源: Heinz-Jürgen Göttert/dpa/picture-alliance 1960年,位於巴伐利亞州美因河畔的卡爾市建成第一座用於民用目的的核能發電廠,隨後反應堆功率更強大的核能發電廠在德國各地相繼投入使用(圖為1966年並網的Gundremmingen核電站)。那時,原子能普遍被視為既安全又可靠。1973年的石油危機更進一步推動了核能在德國的迅速發展。
圖片來源: Michael Bihlmayer/CHROMORANGE/picture alliance 由於一直無法找到萬無一失的方法儲存核廢料,反對者開始對核能是否真是潔淨能源提出質疑。1976年開始,在石荷州布羅克多夫(Brokdorf)核電站修建過程中,示威者多次同警方爆發衝突(攝於1981年)。
圖片來源: Klaus Rose/imago images核電帶來的危險也很快成為現實。1979年3月28日,位於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的三裡島核電站發生了嚴重事故。1986年4月26日,位於蘇聯烏克蘭境內的車諾比核电站(圖)的一個反應堆發生爆炸,造成有史以來最嚴重的核災難。輻射雲擴散至整個歐洲。這次事故對德國境內有關核能技術的討論也帶來了轉折。
圖片來源: Zufarov/AFP/Getty Images上世紀八十年代,一個新的政黨-綠黨在西德應運而生,其成員主要來自左翼人士、和平主義者、環保人士以及反核力量。1983年的大選後,綠黨正式進入聯邦議院。圖為當時綠黨的領軍人物Gert Bastian、Petra Kelly、Otto Schily、Marieluise Beck-Oberdorf(左起)徒步行進到波昂聯邦議院。反核是綠黨的重點政治主張。
圖片來源: AP/picture alliance巴伐利亞州的瓦克斯多夫(Wackersdorf)鎮建設核廢料處理廠的計劃,引發了嚴重的暴亂。衝突導致多名抗議者和一名警察喪生,數百人受傷。建廠計劃最終在1989年被叫停,這也是德國環保運動取得的第一個重大勝利。
圖片來源: Istvan Bajzat/dpa/picture alliance 德國北部下薩克森州的戈爾萊本(Gorleben)則成為反對核廢料儲存鬥爭的象徵,該鎮被指定暫時存放核廢料,直到確定永久儲存地點為止。第一批核廢料於1995年4月24日運抵該鎮。抗議者一再封鎖道路、佔據鐵軌。圖為2011年最後一批核廢料到達戈爾萊本時,警察試圖將活動人士從鐵軌移開。
圖片來源: BREUEL-BILD/picture alliance2001年,施羅德總理領導下的社民黨綠黨中左翼聯合政府同大型能源公司就逐步淘汰核能達成協議。德國境內19座核電站都被規定了運行時限,並要求2021年前關閉最後一座核電站。2010年,以梅克爾總理為首的中右翼政府又推翻了退核協議。並決定延長核電站運行時限。
圖片來源: picture alliance2011年3月,地震和海嘯災害造成日本福島核電站發生洩露事故,該事件對德國產生的影響,甚至超過了日本國內。作為資深物理學家,德國總理梅克爾出人意料地改變了她在核能政策領域的一貫立場。梅克爾突然宣佈,德國的核電時代將在2022年底前被畫上句號。2011年7月30日,德國聯邦議院投票批准了這一決議。
圖片來源: Michael Kappeler /dpa/picture alliance經過多年的激烈抗爭之後,石荷州布羅克多夫核電站(圖)在運行35年之後,終於在2021年成為歷史。下薩克森州的格洛恩德(Grohnde)核電站也在營運37年後,停止發電。
圖片來源: Christian Charisius/dpa/picture alliance昔日警察與反核人士大打出手的布洛克多夫核電站周圍,現在羊兒吃草,一片祥和的田園景象。但核電在德國或許並未成為歷史。
圖片來源: Georg Wendt/dpa/picture alliance烏克蘭戰爭爆發後,德國急於擺脫對俄羅斯的能源依賴,俄方的「斷氣」也讓德國面臨能源缺口。這使得本已鐵板釘釘的退核政策重新引起爭議。執政聯盟中的自民黨領導人林德納(左)主張延長核電站營運時限,以便以核電取代來自俄羅斯的天然氣。綠黨經濟部長哈貝克(右)已同意暫時保留德國南部兩座核電站作為緊急儲備至2023年春季。
圖片來源: Michael Kappeler/picture alliance/dpa德國在核能上沒有走回頭路。原定2022年底關閉最後兩座核電站,在推遲數月後,2023年4月15日,位於巴伐利亞的和巴符州的這兩座核電廠拉下關閉的閘門。德國真的徹底退出了核能,不過,與此相關的討論並沒有結束。
圖片來源: Frank Hoermann/SVEN SIMON/picture alliance 可再生能源真的效率低、價格高嗎?
說法:「可再生能源純屬笑話。風力發電機根本沒用,價格昂貴,而且還是在中國製造的,而中國本國卻幾乎不用。」
DW事實核查:錯誤。
如今,可再生能源已成為新增發電設施成本最低的電力來源之一。全球金融咨詢和資產管理公司Lazard2024年的一份報告顯示,未經補貼的風能和太陽能發電的成本經常低於新建的化石燃料發電廠,這與川普声稱可再生能源價格過高的說法相悖。
此外,中國不僅是風力渦輪機的主要生產國,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風能利用國。根據世界風能協會(WWEA)的數據,2024年中國風電裝機容量超過500吉瓦,幾乎佔全球總裝機容量的一半。因此,聲稱中國「幾乎不使用」風能的說法顯然是錯誤的。
DW中文有Instagram!歡迎搜尋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淺出的圖文與影音報導。
© 2025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