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必須"要做的三件事
2012年5月1日
第一件:"舞"進"五一"
每年4月30日晚上很多地方都會舉辦大型舞會,參加的人們一夜縱情狂歡,用跳舞的方式迎接五一節。事實上,這種"扭擺著"迎接五一的風俗和五一勞動節並無關聯。在歐洲中部和北部,4月30日被稱作"沃普爾吉斯之夜",用於紀念公元8世紀的一位天主教聖女沃爾布加(Walburga)。沃爾布加被看作是讓人類遠離鼠疫、咳嗽和狂犬病等疾病的保護神。按照傳統,人們在4月30日的夜晚點燃篝火,在篝火邊縱情歌舞,驅趕女巫和邪魔。
不過,如今的"舞"進"五一"已經和1000多年前的宗教傳統沒有太大關係了。它早已變成現代的甚至沾有很強商業味道的娛樂活動。
第二件:參加五一大遊行
1886年5月1日,美國芝加哥工人舉行大規模罷工和示威遊行,要求改善工作條件,實行8小時工作制。這一事件成為"國際勞動節"的前身。在五一節舉行遊行也成為了一項傳統。
在德國柏林、漢堡等大城市依然保存著五一節大遊行的傳統。不過遊行多了些"雞尾酒"的味道。除了工會組織的要求僱主支付更合理薪金報酬的遊行之外,很多地方還會在五一這一天舉行反對新納粹的示威遊行。今年左翼極端分子還在柏林登記舉行"沒有革命就沒有自由"(Keine Befreiung ohne Revolution)的無政府主義遊行。德國極右翼政黨德國國家民主黨(NPD)獲准在曼海姆舉行遊行,參加人數估計約為250人。另外有21個組織宣佈在同一天同一時間舉行"反對新納粹"大遊行,預計參加人數會達到4000人。
五一節的遊行數量多,參與人數龐大,一些報紙在做報導時甚至使用"遊行日:從今天開始遊行"之類的標題。柏林這座城市調動了7000警力,從4月30日開始加強警備維護治安。2009年,柏林數百名滋事者在柏林五一節遊行中製造騷亂,警方逮捕了近300名騷亂分子。
第三件:送給心上人一棵五月樹
在德國境內,特別是在巴登-符騰堡州和巴伐利亞州,5月1日有個特別的風俗,就是樹立起一棵"五月樹"。人們在鄉村的空地或者城市的廣場樹立起一根頂端用花環和彩帶裝飾的樹干,這就是"五月樹"。
"五月樹"這項風俗在德國最早出現於13世紀。但有關這項風俗來歷的說法很多。有一種說法是說使用豎立五月樹的方式顯示對森林之神的尊重與崇拜。還有一些說法認為這和基督教有關。另外也有人認為這是傳統上人們送走冬季的一種象徵。
但是在年輕人中最受歡迎的風俗是,5月1日這天小夥子們向自己心愛的姑娘送上用彩帶裝飾的新鮮的白樺樹枝。這些樹枝被豎在姑娘家的門前,樹枝上掛著寫著姑娘名字的心形牌子。白樺五月樹象徵著青春朝氣和傾心愛慕。
作者:洪沙
責編:樂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