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之聲中文網)德國發行量最大的報紙媒體《圖片報》本周一發表報導題為"五分之一的中國口罩沒法用! "(Jede 5. China Maske ist unbrauchbar)的文章,援引德國衞生部一位發言人的表態報導稱:自從新冠疫情爆發以來,德國聯邦政府已經為醫院以及診所從中國購買了超過1億只口罩。"根據衞生部的推斷,大約有20%的口罩不符合標準"。《圖片報》就此斷定稱:"也就是說這些口罩根本不適合醫用。"
幾周來,報導語態趨向於簡化、誇張、挑釁、吸引讀者眼球的德國《圖片報》向中國政府架起了"洲際火炮"。先是刊文 提出是不是應該"要求中國為新冠疫情給各國造成的損失買單"的問題。向中國當局開出了要求賠償德國1000多億歐元損失的賬單。
隨後《圖片報》於4月16日發表主編萊歇爾特 (Julian Reichelt)致中國領導人習近平的一封公開信,這封刊發標題為"中國危害全世界"的信雖然是致"習近平主席"的,但明顯受眾對像是德國的《圖片報》讀者。作者不憚於使用一些簡單化、挑釁性的表述。例如,"中國最有力的出口產品是新冠病毒,雖然沒人想要,卻傳遍全球。"其中還有一些說法涉及未經證實或澄清的報導,比如"研究蝙蝠的武漢實驗室"。
德國國防部長克朗普-卡倫鮑爾4月27日在萊比錫機場親自迎接1000多萬枚來自中國的口罩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H. Schmidt 《圖片報》的好消息和壞消息
如今《圖片報》在報導中指出,雖然許多從中國購買的口罩不符合使用標準,但好消息是許多"假冒偽劣口罩"已經在中國就被發現。為此德國衞生部委託了全球範圍內的品質檢測認證權威機構TÜV Nord 在口罩離開中國前就進行抽樣性的檢查,阻止了部分"假冒偽劣"口罩進入德國。
"但壞消息是:仍然有許多'破口罩'得以流通!政府機關和從醫者聯合會已經警告不能使用這些口罩",該報報導稱。
就此,德國之聲向德國聯邦衞生部求證。該部的發言人瑙博爾(Teresa Nauber)證實:確實有大約20%來自中國的口罩"與標準不符"。但她明確指出:"這不意味著這些口罩無法用於醫療用途。"德國衞生部會退還一部分此類口罩回中國,剩餘的在檢驗後會被運往德國。也就是說,德國官方會對中國的口罩進行兩次檢驗,以盡最大可能確保品質。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K.-J. Hildenbrand 中國官方已經行動
針對中國向全球各國輸出的口罩有品質問題的各種指責,包括中國商務部、海關總署、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在內的政府部門已經於4月底日聯合發布了《關於進一步加強防疫物資出口品質監管的公告》。其中要求所有向境外出口口罩的企業必須確認產品符合中國品質標準或國外品質標準。商務部為有資質出口口罩的中國廠商制定了企業清單。中國國家市場監管總局還推出了國內市場查處的非醫用口罩品質不合格產品和企業清單。
在德國從事口罩進出口貿易的王女士告訴德國之聲,如今中國境內有許多可以生產口罩的廠商,但具備全套出口資質的少之又少。其中的難點在於,新冠疫情爆發前,國際上沒有對口罩品質標準的統一規定,也缺乏權威的品質認證機制。
也許正是出於這個原因,德國衞生部在檢測中國生產的口罩時不會檢查相關產品的品質認證書,而是會根據德國官方指定的一項品質檢驗清單檢查產品。截止到4月23日,德國已經從中國購買了大約1億6000萬只口罩。漢莎航空公司和德國衞生部合作,每日都會安排一架運送相關物資的飛機從上海飛往法蘭克福。
比自制口罩"好太多"
今年2月新冠疫情在中國爆發之時,德國官方呼籲民眾不應購買囤積口罩。專業人士當時指出一般的一次性醫用外科口罩幾乎沒有抵禦新冠病毒的作用。如今,德國從4月底推出口罩令。規定在超市、學校、醫院等室內場合一律必須佩戴嘴和鼻子的遮掩物,民眾自行製作的口罩也可使用。
已經向德國多家醫院提供了大量中國產口罩的貿易商王女士告訴德國之聲,就算有許多來自中國的口罩在德國官方看來"不符合標準",但與德國民眾用紗巾和餐巾紙等材料製作的"口罩"相比,功效"明顯好太多"。
延伸閱讀 - 新冠危機: 口罩準備就緒
新冠肆虐,如何助人(並自助)?This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video element.
包括歐洲在內,醫用口罩眼下已成街景。而富於創意的設計師和藝術家們正打造出其它各種各樣的口罩,打破日常生活的單調。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Photoshot/H. Yan 街頭藝術家早已將新冠病毒和口罩當作了自己涂鴉藝術的裝飾成份。此圖顯示一名16歲涂鴉者在雅典一屋頂平台上噴出一副大尺寸圖像。這一題材正出現在歐洲眾多城市,而街頭藝術家們肯定很快還會有新的創意。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ANE 時裝師們此間也傾心於設計出形式豐富多彩的新一代飾品。並非所有草案都能通過世衛組織的檢驗。在2020年2月舉行的紐約時裝周期間,這名模特兒兒展示了一種極富裝飾性但不符合衞生標準的柔軟的歐根紗口罩。
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NYFW - The Shows 這個美國時裝品牌口罩是否可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尚需在T台之外驗證。在二月份舉行的紐約2020時裝周上,這款口罩更像是飾品。然而,有口罩總比沒口罩強。有時尚意識的人們正努力用各種個性化的產品取代無聊的白口罩。
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NYFW - The Shows 包括德國在內,一些著名設計師已將口罩作為一種暫新的生意模式,拯救遭受重創的時裝業。柏林、科隆和慕尼黑那些年輕的、不知名的、以及大名鼎鼎的時裝設計師、時裝新創企業現在都在縫制充滿藝術性和想像力的口罩。或許,它們會作為2020的冠狀病毒時裝被館藏。
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S. Gallup 穿著講究,但與時髦不沾邊普通男子,在冠狀病毒時代也注意簡約雅緻。柏林領帶製作坊也提供和領帶、領結般配的口罩,採用專為製作領帶的織絲物。一些款式很快銷售一空。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C. Koall 身處冠狀病毒危機,各聯邦州的戴口罩規定曾各有不同。自2020年4月27日起,德國實行全國統一規定。各地民族服裝團體馬上就將口罩作為體現地區特色的手段。它們的口號是:「我在哪裡,家鄉就在哪裡」。在巴伐利亞州,口罩當然用藍白色——有路德維希頭像的用於男士;有茜茜公主頭像的用於女士。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F. Hörhager 個性化口罩的設計空間遼闊無垠。重要的是所用的材料可以洗滌。這些種精心設計的模式最好不要反復進洗衣機。用滾開的水澆一下也就可以啦,然後,涼一下,小心捲入手巾壓平,晾乾,完事。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P. Kneffel 誰若特別講究,則可每天換一個設計獨特的口罩。一份星期計劃可以讓當事人避免出錯,不知哪個口罩剛洗過,哪個已經用過。周六一般是足球日,因此戴上有足球圖案的口罩;為表達與自己所喜歡的球隊的團結立場,粉絲們亦可戴上有球隊標誌性顏色的口罩——在電視機前。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F. Kästle 誰若認為時髦飾品是純屬多餘的消費品,也可以使用大自然提供的材料,自己去摘便是,只要能遮住鼻子和嘴就行。例如,用一根本用於捆紮花束的柔軟的橡皮筋就可以把一張大葉子變成口罩。加薩地帶的這位巴勒斯坦少女示範在前。
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AFP/M. Abed 在歐洲,人們在都市各處表達對冠狀病毒的態度。在德國北部城市不來梅,著名的四個「不來梅城市樂手」也戴上了口罩。《格林兄弟童話》讓這個驢、狗、貓和公雞的組合名揚四海,每年吸引來成千上萬遊人。不過,目前,觀光客寥寥可數。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S. Schuldt 「新冠口罩」也早已作為素材進入了繪畫藝術:在油畫上傳諸永遠、印在招貼畫上,或者,給漫畫上的蒙娜麗莎戴上一隻口罩。波蘭雕刻家米托拉吉(Igor Mitoraj)給他在克拉科夫一個廣場上巨大的室外雕像打上現時包裝。或許,這一包裝會長期保存——作為「警示」。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NurPhoto/B. Zawrz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