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亞洲在發展,歐洲是看客

2006年11月30日

法蘭克福匯報記者從德裡發出的一篇文章說,以中國和印度為代表的亞洲大步登上世界政治舞台,亞洲的經濟發展正在改變全球經濟結構。而歐洲對這一新形勢並沒有做好準備:

老歐洲與新亞洲圖片來源: AP

「亞洲的形勢發展直接涉及歐洲,亞洲不穩定會危及世界最重要的經濟增長市場。恰恰對亞洲的貿易和投資使德國的出口業取得了成就,保住了德國國民經濟免受蕭條之害。但放開手腳的亞洲經濟也使歐洲老世界承受越來越大的壓力,亞洲不再只是作為廉價生產地向我們提出挑戰,而且也進軍我們所謂的優勢領域:科研和尖端技術。世界經濟中亞洲份額的增大、歐洲份額的縮小,正是這一動力的體現。

正如布希在新加坡所說,美國早就認識到,它的『利益取決於亞洲的發展』。布希要把21個亞太國家組合在自由貿易區之內,這也正說明美國擔心自己被排除在亞洲合作新框架之外。華盛頓看來意識到,自己地位不可動搖的時代過去了,要想在一個自我意識日益強烈的大陸參與把握經濟和政治命運,必須做出巨大努力。

歐洲離這樣的思維、更不用說行動還差得很遠。歐洲沒有考慮自己未來在快速變化的世界中的作用。在阿富汗的行動雖然證明,同樣需要在邊界之外保衛歐洲的安全和富足生活,但再往東去,歐洲似乎不想考慮自己的利益。如果有什麼引起了歐洲注意的話,那麼它始終只是以局外人的角度觀察遠東的變遷。」

新蘇黎世報的評論寫道,最近數十年來,發展中國家是經濟增長的冠軍。經濟分析表明,中印兩國將趕上發達國家,黑非洲也處於前所未有穩定發展階段:

「目前這樣的經濟增長無疑與對內和對外開放密切有關。市場經濟改革和融入世界經濟給許多發展中國家帶來了可觀的進步,這也體現在原料開采業的興旺上。原料需求的增加促進了經濟增長。尤其中國對原料的需求大幅增長,為第三世界其它國家提供了新的銷售機會。發展中國家通過國際貿易也日益緊密地互相聯繫在一起。

但發展也帶來了問題:依賴原料出口不是經濟持續增長的牢固基礎。此外,隨著經濟進步,一些國家的貧富差距加劇,形成了中國那樣的社會緊張局勢。儘管如此,調研結果清楚表明,恰恰那些生活在貧困線的人們明顯受益於經濟發展。從這個意義上來看,窮人正在追趕上來。」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