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社會

亞洲首例 台灣同志收養家庭誕生

蔣曜宇
2022年1月5日

台灣2019年通過亞洲首例同性婚姻,但法律規定同性配偶不得共同收養非血緣子女。來自高雄的一對男同志伴侶經過近3年的訴訟,終獲法院裁定許可,成為台灣乃至亞洲第一個同志共同收養家庭。

Taiwan Taipei | Erstes gleichgeschlechtliches Ehepaar adoptiert Kind
喵喵和圍圍為求共同獲得養女的親權,打了近3年的訴訟,如今終於如願以償,成為全台灣乃至亞洲第一對合法共同收養子女的同志家庭。圖片來源: Taiwan Equality Campaign

(德國之聲中文網)台灣高雄法院周二(4日)裁定許可,允許男同志「喵喵」收養其同性伴侶「圍圍」的養女「肉肉」,終結近3年的法律救濟,成為台灣、也是亞洲第一個同性配偶雙方皆擁有非血緣小孩親權的同志家庭。

喵喵和圍圍夢想在婚後一同養育兒女。2019年時,「圍圍」收養了女嬰「肉肉」,但依據台灣現行法規,同志伴侶僅能收養配偶的親生子女,無法收養配偶的養子女,使「喵喵」不能獲得「肉肉」的親權。夫夫兩人上法院爭取權益後,高雄少年及家事法院認為,收養事件應該以子女最佳利益為核心,因而裁定許可「喵喵」的收養聲請。

台灣於2019年開放同性婚姻,然而「跨國同婚」、「收養子女」等權益仍舊是現行法律的未竟之處。LGBTQ組織「彩虹平權大平台」指出,同性婚姻通過兩年多來,許多同志團體持續為同性配偶無法共同收養子女的問題進行修法研議跟倡議,並組成律師團來協助三組同志收養家庭爭取權益,「喵喵」及「圍圍」就是其中的一對。

彩虹平權大平台表示,這三組家庭有同樣的共通點:其中一方皆以「單身身份」收養子女,在同婚通過後跟伴侶結婚。但因為同婚專法限制同性配偶只能收養另一方的「親生子女」,非養父母的一方因此被迫走上司法救濟,向法院聲請收養「配偶的養子女」。

除了法院判決許可的這組家庭之外,另外兩組家庭在日前都已被一審法院駁回,進入抗告程序。

台灣於2019年通過同婚後,社會對同志族群包容度逐漸上升,但法律上仍有未竟之處。圖片來源: Ann Wang/REUTERS

同志團體:正式修法為目標

同志團體雖祝賀「喵喵」順利收養女兒,但他們也表示,由於這個裁定效果只對訴訟的當事人成立,沒有通案的法律效力。這也意味著,未來其他遇到同樣狀況的同志家庭,仍須自行尋求法律救濟。

對此,「喵喵」與「圍圍」也透過臉書表示:「雖然我們這一案開了先例,但也僅適用個案;三個案件,一審的結果不一樣,希望司事官(司法事務官)不一致的見解與裁定,更證明修法及釋憲的必要性。」

兩人認為,審判不應違反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或違反憲法,並強調同志收養家庭的孩子,不應依家長的認同,或是否親生而有不公平的對待。

彩虹平權大平台執行長呂欣潔向德國之聲表示,多數同志收養家庭目前孩子都還小,但由於只有一方有親權,使得另一方不能進行醫療相關決定、沒有育嬰留職停薪的福利,甚至在疫情期間還遇到幼兒園只准法定家長才來接小孩等狀況。

「事實上,司法救濟費力耗時,有意願和時間進行訴訟的家庭有限,」呂欣潔說,「如果工作等條件不允許,也就必須承擔這些不平等的待遇。」

呂欣潔認為,這些是當初台灣同性婚姻通過時使用專法,而非直接適用《民法》的結果。「我們很難每個案子都去處理,最終還是要直接去修改法案本身的缺漏,」她說。

台灣對同志家庭包容度上升

雖然法律仍有缺陷,但台灣社會對於同志家庭的包容度正逐年上升。2021年5月,彩虹平權大平台曾公佈LGBTQ相關民調,發現在共同收養議題方面,有59%的民眾支持同志收養小孩,支持度比前一年增加2.2%;另有58.7%的民眾支持修法,讓已結婚的同志可以平等地收養小孩。

台灣行政院2021年5月也曾公佈另一份民調,顯示有超過6成的台灣民眾表示支持「同性伴侶應該享有合法結婚權利」,另有67.2%的民眾同意「同性配偶應該有領養小孩的權利」。

對此,呂欣潔表示,自同婚通過以來,越來越多台灣民眾可以接受同志有小孩,這也使得該團體在推動同性伴侶共同收養的議題時得到更多支持。

然而她也提到,在「喵喵」與「圍圍」的新聞發布後,即便社群網站上多數網友都對這個新組成的同志家庭表達恭喜,仍舊有不少反對聲音,質疑孩子並無選擇的權利、並認為同志家庭成長的孩子未來可能會遇到歧視。

像是有台灣網友評論稱:「這小女孩未來讓人擔憂!同志我尊重!領養小孩請法官三思!」又或「實在不敢去想這個孩子的將來。」

呂欣潔說,台灣的收養流程繁復,社工會進行非常多的評估、審核當事人的經濟條件、成長背景及伴侶關係等狀況,最後由法院裁定是否可以收養。她表示:「這樣的層層把關可以破解外界許多疑慮。」

至於同志家庭長大的孩子遇到歧視怎麼辦?呂欣潔強調,這不是孩子的問題,而是台灣性別教育需要繼續加強的問題。「任何弱勢族群都可能遇到一定程度的歧視,」她說,「我們要做到的是如何去接納不同的族群。」

台灣同婚通過了,然後呢?

05:04

This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video element.

© 2022年 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