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京滬啟動排放交易機制

2013年11月27日

為應對霧霾和氣候變化,北京和上海將啟動二氧化碳排放量交易機制。但專家對於這一機制的有效性仍有懷疑。

BU= Abhängigkeit: Statistisch betrachtet geht in China jede Woche ein neues Kohlekraftwerk ans Netz. Die klimaschädliche Kohle bleibt, trotz aller Wachstumsraten der Erneuerbaren, Chinas wichtigste Energiequelle ------------------------------------------------------------ Arbeiter schaufeln am 30. Nov. 2007 Kohle vor einem Kohlekraftwerk im Bezirk Xiahuayuan, noerdliche chinesische Hebei Provinz. Klimawandel schreitet schneller voran als befuerchtet. Der Leiter des Potsdam-Instituts fuer Klimafolgenforschung, Hans Joachim Schellnhuber, sagte am Donnerstag, 9. Okt. 2008, in diesem Jahrhundert wuerde der Meeresspiegel voraussichtlich sogar um einen Meter ansteigen: "Die Situation ist dramatischer als vor drei Jahren." (ddp images/AP Photo/Oded Balilty, File) --- **FILE** In this Nov. 30, 2007 file photo, backdropped by cooling towers of a power plant and chemical factory, miners shovel coal at a mine in Xiahuayuan county, north China's Hebei province.
圖片來源: ddp images/AP Photo/Oded Balilty

(德國之聲中文網)中國逐步設立二氧化碳排放交易機制,第一個試點項目今年6月在深圳啟動。本周二(11月26日)上海的交易市場正式開始運作,北京也將周四跟進,今年之內還會有其他城市加入。長期而言,這一機制將擴展到全國範圍。據稱,到2014年將有總共7個地區引入排放交易機制,其他即將加入的省市中包括湖北、重慶和天津。這七個試點地區涉及的年排放總量達到7億至8億噸,大致相當於德國全國一年的排放量。而相關地區的國內生產總值佔中國GDP總量近三分之一。

經濟重鎮上海啟動二氧化碳排放交易圖片來源: Reuters

廣東CO2排放交易年底啟動 規模世界第二

擁有超過1億人口的廣東省將在今年12月啟動規模僅次於歐盟的世界第二大二氧化碳排放交易市場。根據廣東省發展改革委員會網頁透露的消息,共有202家企業加入這一交易機制,其2013年排放總量為3億5000萬噸。大部分排放配額將在今年12月10日免費分發給相關企業。但廣東政府同時宣佈,將在12月中旬拍賣其餘的2900萬噸指標,但並未指明具體日期。政府稱,每噸排放量的起拍價為60元,而廣東排放交易市場並沒有設定一個官方的最低限價。周二(11月26日),深圳市場的每噸排放量價格為72.76元,而當天啟動的上海市場價格僅為27元。

廣東排放交易機制的規模超過澳洲和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參與者除了大唐、華能和神化等國有大型能源企業之外,還有製造業和化工企業。

排放交易機制如何運作?

在二氧化碳排放交易機制中,各企業得到二氧化碳排放配額,如果他們排放量超出這一定額,就必須以更貴的價格從市場上購買排放指標。而如果情況相反,企業通過投資研發更為環保的技術工藝等方式使得排放量比計劃配額更少,就可以在二氧化碳排放交易所裡出售多餘的排放指標。通過這一機制可以激勵企業減少有害氣體排放量。

北京政府面臨國內外的雙重壓力,中國的溫室氣體排放量排名世界第一,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中國大量使用煤炭。在中國能源總量中,70%來自煤炭。此外,燃燒煤炭也是導致中國城市空氣品質糟糕至極的一大禍首。因此,針對氣候變化所作出的努力也能同時改善中國的空氣品質。

限制排放有利於改善空氣品質圖片來源: AP

排放交易機制有效性遭質疑

儘管如此,專業人士對於中國二氧化碳排放交易機制的有效性依然抱有懷疑態度。尤其是有關責任機構並不具備法律手段強制企業參與這一機制。據官媒新華社報導,在人口高達2300萬的上海市,首批加入排放交易機制的企業僅有191家,涵蓋鋼鐵、化工和航空運輸領域。上海政府規定了參與企業在2013年至2015年之內的年度二氧化碳排放量,但並未公佈具體數字。據本地英文報紙《上海日報》(Shanghai Daily)報導稱,不能達標的企業將面臨最高10萬元人民幣的罰款,以及取消國家補助。

中國政府表示,將在2020年以前將單位GDP碳排放量減少45%。據法新社報導稱,由於經濟增長迅速,中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在2030年之前可能會繼續增加,但北京政府希望至少能夠放緩排放量的增長速度。。

綜合報導:石濤

責編:苗子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