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UN-Klimagipfel Durban

2011年12月8日

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的談判陷入了僵局。南非、歐盟和德國給談判各方施加了新的壓力。與此同時,德國環境部長羅特根在全球氣候保護問題上也出人意料地提出了一項新的建議。

Delegates attend the High Level Segment of the COP 17 / CMP 7 United Nations (UN) Climate Change Conference 2011 in Durban, South Africa, 07 December 2011. The 17th session of the Congress of the Parties (COP) comprising 194 countries meeting to discuss the 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 (UNFCCC) is in its High Level Segment serving as the meeting of the Parties to the Kyoto Protocol. EPA/NIC BOTHMA
南非德班氣候峰會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南非德班聯合國氣候峰會的談判就像是一棵光禿禿的大樹,而樹上的樹枝就如同談判的內容,包羅萬象。南非總統祖馬知道,會議時間不足以解決使談判陷入僵局的所有議題。現在,祖馬在對大會起著決定性重要意義的最後階段給各國代表施加了壓力,以便拯救岌岌可危的《京都議定書》。同時,他也強調了歐盟和德國的全力支持。正如德國環境部長羅特根在周三(12月7日)的全體會議上發表的異常尖銳的講話中所說的,"《京都議定書》是具有法律約束義務的國際溫室氣體減排協議,是溫室氣體有效減排的關鍵。"

祖馬曾要求,像中國和美國這樣的氣候污染大國有義務對氣候減排目標做出承諾。綠色和平組織的專家馬丁‧凱撒(Martin Kaiser)說,如果談判不能成功,那麼也不再有可能將全球氣溫上升控制在兩攝氏度以內,"等待我們的將是全球平均氣溫上升4到6攝氏度。"

對氣候污染大國施壓

來自歐盟和南非的壓力可能有助於德班氣候峰會在2012年《京都議定書》第一承諾期到期之後,為議定書第二承諾期的落實提供可能。德國環境部長羅特根說,或許歐盟和其他一些國家願意支持議定書第二承諾期,但僅這些國家的加入不可能阻止氣候變化的繼續發展。這就要求世界溫室氣體主要排放國作出承諾。羅特根表示,"中國和美國應加入進來,攜手創造一個對所有國家具有約束力、透明和有據可查的具有國際約束力的氣候保護後續協議。"

此前,中國曾表示,原則上對制定一個新氣候保護協議的可能持積極立場。但羅特根表示,美國在這一問題上的態度"仍然令人感到遺憾"。美國國內對該國參議院和國會以多數通過新的全球氣候保護協議不抱任何期望。

羅特根承諾,到2020年,聯邦政府溫室氣體的排放總量要在1990年的基礎上將減少40%。這是經濟成功的一大前提,也是為什麼德國贊成在歐盟內部制定一個更加嚴格的溫室氣體減排目標。

德國是全球氣候基金的籌辦國?

羅特根在氣候峰會的講話中還宣佈,德國願意成為"全球綠色氣候基金"的籌辦國。該基金會將於2013年成立,2020年起每年確保向發展中國家提供1000億美元的資助,以對氣候變化作出相應的氣候保護舉措。基金會的運作模式將在氣候峰會結束之際作出決定。

作者: Helle Jeppesen 編譯:嚴嚴
責編:樂然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