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人口超越中國的印度能獲得「人口紅利」嗎?

2023年4月29日

印度在4月底成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這一地位是否能為印度帶來經濟方面的好處?面臨低生育率、人口老齡化等問題的中國又是如何回應被印度超車的?

聯合國表示,印度人口數在今年4月底超過中國
聯合國表示,印度人口數在今年4月底超過中國圖片來源: Ashish Vaishnav/SOPA/ZUMA/dpa/picture alliance

(德國之聲中文網)今年4月底,印度將超過目前位居第一的中國,正式成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根據聯合國基於人口普查數據、出生率和死亡率的估算,印度現在至少有1,425,775,850人,更簡單地說,大約是14.25億人。這是自1950年聯合國開始記錄世界人口數以來,中國首次被擠下榜首位置。

然而,這一消息並沒有被普遍視為印度逐漸往全球大國地位靠攏的象徵。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本月曾表示,雖然印度現在人口可能比中國更多,但「既要看總量,更要看品質;既要看人口,更要看人才」。他還稱中國「人口紅利」沒有消失,「人才紅利」才正在形成。

在德國,《明鏡周刊》以一幅具有爭議的諷刺漫畫比較中印發展,畫中一列先進的中國高鐵被一列擁擠又老舊的印度火車超車了,許多印度政治家和評論家譴責這幅漫畫作者為種族歧視。旁遮普地區政府的前首席秘書考沙爾(Sarvesh Kaushal)在推特上說: 「為什麼發達國家不放過任何打擊印度、貶低印度人民的機會?他們正沉浸在昔日的榮耀中,而黑暗的未來正對著他們虎視眈眈。"

這就引出了一個問題:當印度成為了全球人口最多的國家時,除了表面上的意義之外,還有什麼其他更廣泛的意義嗎?

將人口視為資產

新德里賈瓦哈拉爾‧尼赫魯大學的中國研究專家康達帕利(Srikanth Kondapalli)教授認為,外界的一些反應是對印度的偏見和種族歧視。他告訴DW:「我們認為人口是一種資產,而不是一個問題。」

他指出,印度的平均年齡是27歲,低於全球水準,他認為這將有助於該國獲得「人口紅利」。康達帕利表示:「基本指標正在向上發展:我們的識字率在增長,我們的衞生保健指標在增長。如今我們是世界第五大經濟體,並且預計到2030年成為第三大經濟體。」

印度是世界上經濟增長最快的國家之一,世界銀行預計該國2023年的增長率將達到6.9%左右。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則預測,未來五年印度的平均增長率為6.1%。

青年的高失業率是印度當局需要改善的問題之一,圖為印度紡織工廠的工人圖片來源: DW

印度的挑戰

不過,該國青年的高失業率是一個問題。雖然年輕人口通常被視為一種資產,但在去年12月,印度的城市地區失業率達到10.1%,疫情後的裁員使得問題雪上加霜。對於年輕的、受過良好培訓的工人來說,缺乏高薪、技術密集工作的問題尤其嚴重。

高失業率和通貨膨脹已經成為印度的兩個主要政策難題,康達帕利強調,如果印度要在未來幾年善用其不斷增長的人口,政府政策必須關注什麼是顯而易見的。他說,包括「改善基礎設施、培養技術勞動力、提供更多工作機會、改善工作環境和努力提高人力資源發展的其他基本指標」。

人口最多不等於超級大國

康達帕利認為,雖然中國在識字率和醫療衞生等關鍵指標上確實超過了印度,但差距並不像北京所描述的那樣大。但他也強調,人口增長並不意味著印度的超級大國地位即將到來。

他說:「成為一個超級大國是基於生產總值、技術、軍事力量和軟實力,沒有一個國家是基於人口而成為超級大國的。」康達帕利也提到,在這個問題上,北京在意識形態方面與德裡有根本的不同。他指出:「印度沒有成為超級大國的野心。我們看到習近平提到中國想成為世界舞台的中心,但沒有一個印度領導人說過印度想成為一個超級大國」。不過,一旦印度習慣了它的新地位,它的想法也有可能會改變。

中國如何應對人口老齡化問題?

06:47

This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video element.

中國對於人口問題的擔憂

對於中國來說,要考慮的不僅僅是印度超越中國的象徵意義。雖然中國的經濟規模是印度的四倍,但北京也已經意識到中國人口減少和老齡化可能造成的影響。到2050年,65歲以上的中國公民人數將增加一倍以上,給屆時的勞動力帶來巨大負擔。

中國政府已經出台了一些旨在刺激其低迷出生率的措施,對於印度即將超車的消息,中國官媒央視則稱「這是人口發展規律的結果,但在一些西方媒體的報導中卻變了味兒」。央視在上周的一篇評論批評道:「在美方加緊遏制中國發展、鼓吹『脫鉤斷鏈』的背景下,他們從聯合國報告中找到了新的炒作點。他們刻意忽視中國發展模式和道路優勢是取得巨大發展成就的原因,將人口規模與發展成就之間簡單地劃等號,試圖利用『第一人口大國易主』話題來唱衰中國。」

© 2023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