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之聲中文網)中國領導層已很久沒有如此緊張了。全國人大年度會議前夕,黨和國家領導人習近平對複雜、黯淡的國際局勢發出警告。在未直接點明與美國貿易爭端和經濟增長速度減緩的情況下,習近平強調,鑑於中國經濟處於動蕩、複雜和棘手的環境,必須保持最高警惕。他警告全黨同仁不能懈怠、不求進取、遠離人民。
由於習近平臨時召集各地干部前往北京,聽取他在中央黨校發表的這一演講,導致地方上早就準備好的二月份春節活動不得不推遲,更凸顯了眼下的危機感。習主席的話旨在為有近3000名代表出席的人大會議鋪平道路。會議定於周二(3月5日)在北京人大會堂開幕。
雖然這一中國式議會不是自由選舉的產物,並且只是中共的幫手,但為期10天的人大會議仍被視為中國國內的年度政治高峰事件。習確保自己有權無限期掌權一年來,黨內多有不滿之聲。持批評立場的評論家、歷史學家章立凡在談到習集權於一身時表示,事極必反,事與願違;"無論何人,登頂後便只有下坡路"。他指出,內部也出現了對對美關係處理不當的不滿,原因是,中方的所作所為實乃"先倨後恭"。
曾在清華大學任教的政治學者吳強指出,貿易戰、與華盛頓關係的不確定性、北韓核問題、中國朋友巴基斯坦和中國對手印度之間的緊張局勢,以及眾多國家中也指向中國的不斷增長的不確定性和民粹主義,均構成對習的挑戰。
談及習的絕對權力,他也指出,目前已出現來自黨內的壓力,"傳統的官僚和他的一人體制之間的緊張關係以各種方式表現了出來"。他指出,作為黨首,習迄今未召集舉行中央第四次全會,引發很多猜測。十九屆四中全會本來去年就該舉行。吳強相信,四中全會的延期顯示出,在一系列問題上,高層一定存在著與習的不同看法,雖然這一情況永遠都不會告知公眾。
2018年中國人大會議采納中共中央委員會提出的修憲建議,取消對國家主席任期的限制。如此,習近平於2023年連任國家主席,保持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權力。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AP Photo/Ng Han Guan習近平(左)1953年生於北京,父親習仲勳(右)是中共元老之一,當時任中共中央宣傳部部長。本圖攝於1958年。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CPA Media/Pictures From History1968年,習近平與成千上萬的知識青年一樣到農村插隊,落戶在陝北延安。1975年,習近平作為工農兵學員進入清華大學化工系就讀。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CPA1979年畢業後,習近平被分配到中央軍委,成為國防部長耿飈秘書團隊的一員。1982年,習近平出任中共河北省正定縣縣委副書記,次年升任書記。1985年到2002年間,習近平先後任廈門副市長、福州市委書記、福建省委副書記、省長。2002年調任浙江省副省長、省委書記。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CPA2007年陳良宇落馬後,習近平調任上海市委書記。圖為2007年6月習近平出席上海特奧會的倒計時活動。此時的習近平,已為進入中央權力領導核心做好了准備。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E. Wang習近平的夫人彭麗媛是著名歌唱演員,兩人有一個女兒。
圖片來源: Reuters2007年習近平、李克強入選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構成下一屆領導核心。2012年秋的18大上,習近平當選中共中央總書記,次年人大會議上當選國家主席。
圖片來源: Reuters習近平提出的「中國夢」的理想目標,逐漸成為中國官方政策和媒體宣傳的一面旗幟。在中國部分民眾為這一遠景所鼓舞的同時,西方世界卻為中國的政治、經濟各方面影響力的增加感到擔憂。
圖片來源: Reuters習近平向來強調軍隊的重要性和對黨的忠誠。2017年7月30日,為紀念解放軍建軍90周年,習近平在內蒙古朱日和基地主持閱兵。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AP Photo/CCTV在美國總統川普推行「美國優先」、從國際事務中抽身的政策之際,中國則愈發頻繁地以積極姿態出現在世界舞台上。習近平治下的中國在大力整治腐敗的同時,壓制言論自由和公民社會。
圖片來源: picture alliance/AP Photo/A. Brandon2017年10月中共19大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四個自信」、「中國夢」被寫入黨章。普遍認為,習近平鞏固了在黨內的核心領導地位。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AP Photo/N. Han Guan2018年第十三屆人大批准修憲,取消了鄧小平時期定下的國家主席任期不超過十年的限制,雖然黨內職位並不直接受憲法約束,但這一變化被認為有助於領導層長期連任,為習近平繼續掌權鋪平道路。2022年10月中共二十大期間習近平作為中共總書記開始第3個任期,打破江澤民、胡錦濤以來只任期兩屆的慣例。
圖片來源: Reuters/J. Lee紅二代出身的習近平選中團派代表人物李克強為總理,但他們是否貌合神離外人不得而知,但他們釋放的訊息經常南轅北轍:2021年2月,習近平宣告「現行標準下9899萬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 而在此前不久總理李克強表示,中國仍有6億人口每個月的收入在1000元左右,這在中等城市租房都困難。兩屆總理後,李克強於2023年3月到期退休,當年10月不幸去世。新總理李強曾是習近平在浙江主政時的部下,被普遍看作是百分之百的習家軍。
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AFP/N. Asfouri 偏偏在這個時候,經濟增長速度持續下滑。吳強指出,情況相當混亂,因此人大將聚焦經濟穩定問題。一般認為,李克強總理會在會議開幕當天所作的工作報告中大談改革,一大原因是,希望以此避免在與美方達成解決貿易衝突協議後受到這樣的指責:中國是在美國總統川普施壓後才行動的。
貿易戰重創了中國經濟。同過度負債的鬥爭也壓低了增長速度。去年,中國經濟增幅6.6%,為近30年來的最低值。其實,經濟增長的減緩程度要遠大於官方數字。一些專家猜測,去年的實際增幅只有一半。對失業率上升的憂慮在增加。
還在春節前便有大量工人被提前放了假。由於城鎮就業機會不足,很多人暫時留在了農村家鄉。在其工作報告中,李克強總理很可能會提出關於今年經濟增長的更低預期數字:或許只有6%。不過他得小心,不能讓報告聽上去過於消極,以免使大家失去信心。
談及貿易爭端和國家債務,位於柏林的墨卡托中國問題研究中心(Merics)專家德林豪森(Katja Drinhausen)指出,如果這兩大因素導致緊縮、破產和大量裁員,就有可能引發不滿和示威浪潮,因此,本屆人大會議的當務之急是,增強百姓的信任感,讓他們相信,經濟會繼續上行。
凝煉 /葉宣(德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