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之聲中文網)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5日在人大會議發表任內第一場工作報告,針對涉台部份,李強重申中國官方立場,「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和『九二共識』」、「堅決反對台獨分裂和外來干涉,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堅定不移推進祖國統一大業,維護中華民族根本利益。深化兩岸融合發展,增進兩岸同胞福祉,同心共創民族復興偉業」。
報告刪除了過往慣例出現的「和平統一」用詞,以「推進祖國統一大業」取代過去常用的「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有意見認為,北京欲藉此強化對台表態。
台灣國防部長邱國正在接受立法院質詢時,針對李強報告未提「和平統一」會否影響台海局勢,他回應「不期望最後軍事面對,大家都希望和平」,強調台灣不會與中國做武器裝備競爭;但有學者認為,李強的工作報告基本維持中國一貫的基調跟立場,不必就此「過度解讀」。
台灣學者:過度解讀
台灣淡江大學兩岸關係研究中心主任張五岳向DW表示,李強提出的工作報告「並沒有因為台灣方面的選舉結果或因為兩岸關係的情勢,而有太多新的用語、甚至是未曾提出過的重大的主張」。
延伸閱讀:如何解讀中國經濟增長目標與軍費增幅?
他認為,中國當前解決台灣問題的總體方略還是以和平為優先,「現在北京方面如果有講統一,必然是和平統一」,「北京重要的官員、重要的官媒從來沒有提過『武力統一』這四個字。最多談到為什麼不放棄非和平的手段,為什麼保留使用武力」。
張五岳解釋,北京在本屆兩會中,在涉台議題上高舉的目標不乏「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堅定不移推進祖國統一大願」,其中的「統一大願」一定為和平。「非和平的手段以及武力手段,這是最後迫不得已的,在那種情況之下怎麼可能還有『一個中國』原則、『九二共識』的問題,怎麼可能還有融合發展的問題?」
他表示:「把所謂的『推進祖國統一大願』看出來少掉和平兩個字,就認為說現在不是用和平的手段,我覺得這是過度解讀了。」
涉台方針「多做少說」?
兩會期間,除了人大會議的政府工作報告,全國政協主席王滬寧4日在工作報告中,亦有涉台內容,但僅有簡短回顧。王滬寧在回顧2023年工作時稱,要「圍繞加強兩岸產業合作、打造兩岸共同市場等協商建言,舉辦第六屆兩岸基層治理論壇,助推兩岸融合發展」,但在2024年的工作計劃中,隻字未提台灣或兩岸內容。
去年前政協主席汪洋卸位前,其工作報告除了提及參與台灣光復紀念活動和海峽論壇,還包含「加強與台灣島內有關黨派團體、人士聯繫」,「針對美歐炮製涉台、涉港、涉疆法案和佩洛西竄台等發表嚴正聲明,堅定捍衛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兩者對比之下,今年涉台部份減少。
延伸閱讀:兩會前瞻:中國經濟怎麼救?
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公佈的年度經濟增長目標和國防預算,符合此前外界的預期。更多受到民眾討論關注的則是代表們就醫療、養老育兒等民生福利話題的提案。
圖片來源: ASSOCIATED PRESS/picture alliance 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在全國人大會議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將2024年GDP增長目標訂為「5%左右」。李強說,實現今年預期目標「並非易事」, 各地區各部門要「多出有利於穩預期、穩增長、穩就業的政策」,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發展目標還包括,城鎮新增就業1200萬人以上,城鎮調查失業率控制在5.5%左右。
圖片來源: Ng Han Guan/AP Photo/picture alliance 政府工作報告列出的任務包括加強重點行業統籌佈局和投資引導,防止產能過剩;為科技創新和先進製造業提供更多資源。李強還再次強調了「高品質發展」、「新質生產力」等說法。為了吸引更多外資,報告還宣佈將全面取消製造業領域外資准入限制措施,放寬電信、醫療等服務業市場準入。
圖片來源: CFOTO/picture alliance中國新一年度的國防預算將增加7.2%,增幅向上一年看齊。自習近平上台以來,中國的軍費開支已經翻了一番。目前在中美關係矛盾迭起、台海局勢緊張的背景下,中國的軍備預算尤其引發關注。路透社注意到,今年政府工作報告談到台海時沒有使用「和平統一」一詞。報導稱這並非第一次,但用詞的改變仍被視為對台立場可能有變化的跡象。
圖片來源: Florence Lo/REUTERS在3月4日人大會議開幕前的新聞發布會後,會議發言人婁勤儉回答新加坡《聯合早報》關於李尚福是否會參加兩會的提問時說:「他不能參加,因為他已經不是代表。」李尚福去年3月出任國家中央軍委委員、國務委員、防長。去年8月底,他從公眾視野中消失,兩個月後被免去中央軍委委員、國務委員和防長職務。但官方至今沒有宣佈李尚福被罷免人大代表職務的消息,也沒有公告他請辭人大代表。
圖片來源: via REUTERS全國政協委員、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的甘華田在兩會上建議,延長女性帶薪「育產假」至2年,直到孩子上幼兒園,以提高家庭生育意願。該建議引起熱議,登上百度、微博熱搜。反對意見認為,這可能適得其反,讓女性重返職場乃至就業更加困難。全國婦聯原副主席、人大代表譚琳則建議依法遏制就業性別歧視,合理分擔生育成本。
圖片來源: Kim Kyung Hoon/Reuters四川雅安市一所中學校長、全國人大代表庹慶明建議對6歲以下、75歲以上公民實行免費醫療的提案也引起了廣泛的討論。贊成者認為,這將大大減輕人們的生育壓力和養老壓力。還有代表提議,應把全民免費醫療作為一項遠景目標來規劃。有關免費醫療的話題並非第一次在兩會上被提出。中國國家衛健委在2021年12月對政協十三屆全國委員會第四次會議有關提案的答覆稱,由於「財政支撐能力尚且有限,醫保籌資水準還不高,基金支撐能力還不足,一段時期內暫不具備實行全民免費醫療的各項基礎」。
圖片來源: JADE GAO/AFP據法新社報導,與往年一樣,兩會前北京市中心大片區域就被封鎖,交通受到管制。街道和天橋上出現了大批的公安和志願者。警察在經過天安門廣場的長安街沿線的檢查站站崗,安保人員帶著嗅探犬在主要街道巡邏。遊客若要進入天安門廣場,必須提前一天預約,還要「過三關」、接受三次安檢。
圖片來源: Johannes Neudecker/dpa/picture alliance兩會期間也是當局言論審查和管控異見人士的高壓期。微博管理員周一呼籲用戶 "共同營造良好的言論氛圍"。前獨立記者高瑜上周在X平台發貼稱,「北京各區國保又齊出動,打電話的打電話,上門的上門」,阻止外地異見人士來京與同道者聚會。高瑜本人也被「上崗」。多名異見人士在社群網站上反映受到當地警方嚴控,有的被軟禁,有的被旅遊。
圖片來源: Studio Hamburg 台灣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特聘教授王信賢向DW表示,政府工作報告主要處理經濟跟社會議題,涉台內容基本上都會按照對台工作會議的內容來談。值得注意的是,從台灣大選至今的發展來看,他認為北京未來對台方針「做的比說的多」。
王信賢指出,台灣大選結果出爐的當天晚上,中國國台辦隨即表態稱「民進黨不代表台灣主流民意」,後續發生諾魯與台灣斷交、M503航線及近期發生的快艇翻覆案,「透過每一個事件,他(中國)在完成他的戰略目標,但是他就不講了,他就直接做了,這個是非常明確的」。
王信賢認為,王滬寧在政協工作報告中反而釋放出一個重要訊息,即「擴大國際社會堅持『一個中國』的格局」。他分析,從王滬寧的說法可以看到幾項內容,包括諾魯在斷交公報中提到的「聯合國大會第2758號決議案」,以及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在慕尼黑安全會議上提到的開羅會議跟波茲坦宣言等。
王信賢稱,中國過去幾年一直試圖在國際上取得「歷史的詮釋權」,意在告訴台灣:「其實從開羅會議開始,就已經定了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所以沒有所謂的『台灣主權未定論』……王滬寧講這一句話,其實很重要的意義在於這個。」
中國的人大和政協兩會一周後即將召開。眼下中國經濟增長遲緩,房市、股市低迷,民眾和企業界期待政府會推出提振經濟的新措施。
圖片來源: Tang Maika/HPIC/dpa/picture alliance人大會議上《政府工作報告》如何確定經濟增長目標是最大的關注點。路透社報導稱,在去年的中共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大多數參與者認可將2024經濟成長目標設定在5%左右,與2023年一致。另外從地方兩會的報導看,北京、上海、廣州等一線城市,以及廣東、江蘇、山東、浙江等省今年的GDP成長目標均在5%-5.5%。
圖片來源: Ng Han Guan/AP Photo/picture alliance 在經濟增長放緩、股市房市下滑的困境下,兩會是否會出台相應政策挽回市場信心成為關注焦點。中金研究的專家簡報指出,當務之急仍是擴需求、穩增長,以結構性改革推進高品質發展。因此財政政策在緩解房地產企業流動性壓力、化解地方政府債務壓力、支持消費等方面「發力的方式受到普遍關注」。
圖片來源: CFOTO/picture alliance 自秦剛被免去外長職務後,中國的交部長外長一職,由中共中央外事辦主任王毅暫時兼任。一段時間以來,海外媒體紛紛猜測,現任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長劉建超(圖)將出任外長。這一人事任命可能在兩會期間公佈。此外,去年底獲任命接替李尚福出任國防部長的董軍,循例也尚待獲得國務委員資格。
圖片來源: Mark Baker/AP/picture alliance兩會期間公佈的新一年度中國國防預算,將受到全球關注。儘管面臨經濟增長放緩的壓力,中國軍費增長近兩年來仍維持著每年7%的增幅,顯示中國在2035年實現國防和軍隊現代化目標的決心。中國軍費規模目前僅次美國,是世界第二。在目前經濟下行,財政壓力加大的情況下,中國國防支出是否仍能維持在高位,值得關注。
圖片來源: Tao Liang/Photoshot/picture alliance從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會議上的講話、政府工作報告中的對台段落,以及總理記者會中可能涉及的問題等方面,可以觀察到中國對台政策的一些動向。台灣媒體注意到,中國外長王毅1月在台灣大選後受訪時提到,台獨「必將受到歷史和法律的嚴懲」,當中的「法律嚴懲」是什麼?是為《反分裂國家法》制定《施行細則》,或是有涉台新法,在立法機構人大的會議上,或許會有答案。
圖片來源: Dado Ruvic/REUTERS有中國媒體報導,今年兩會期間可能會公佈推出延遲退休政策。《中國經營報》引述中國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的《中國養老金發展報告2023》指出,「延遲退休推出政策在即,65歲可能是調整後的最終結果」。專家建議採取「循序漸進、小步慢走』、男女趨向同齡的國際通行做法。鑑於中國目前青年失業率高,就業壓力大,這一政策在民眾中顯然不受歡迎。
圖片來源: picture alliance/Costfoto 延伸閱讀:中國兩會聚焦經濟 人大後不舉行總理記者會
張五岳表示,中國近幾年在政協報告中均未有太多涉台內容,「不要說今年是如此,去年亦是如此」。他認為,與此次的兩會相比,王滬寧今年2月的「對台工作會議」上所發表的8點重要指示跟講話,反而更具有重要性,「因為這對台工作會議主要是針對全中國大陸涉台幹部、涉台人員,等於是律定統一思想,嚴格講指導方針,跟具體步驟的重要會議」。
此外,他也認為,比起王滬寧的發言,更重要的是看習近平是否在兩會期間,向相關單位針對台灣問題發表講話。「如果他針對台灣問題來發表講話.....等於是一鎚定音,也是最重要最高,也是最新的(對台)宣示。」
(DW記者李宥臻對此文有貢獻)
© 2024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