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人工智慧軍備競賽:中美俄誰是王者?

2019年1月20日

21世紀的軍備競賽,可能主要是一場關於軍事領域人工智慧技術的競爭。在這個領域,美國是否仍具有絕對話語權,還是中國和俄羅斯已經搶佔先機?

International Import Expo
2018年上海進博會上展出的機器人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K. Wei

(德國之聲中文網)2018年10月,有31名中國年輕人到北京理工大學報到,而北理工是中國從事軍備研究首屈一指的機構。這31人是從5000多名候選者中選出來的,中國當局希望他們能設計出新一代的人工智慧武器系統,這其中既包括微觀機器人、計算機蠕蟲,也包括帶有人工智慧的潛艇、無人機和坦克。

這可能就是21世紀軍備競賽的決定性內容:更強大的計算能力以及自主學習軟體為戰爭和治國提供了新手段。這是一個技術可能超越戰略考量、道德考量和政策考量的領域,而對人才的爭奪就像獲得計算機硬體、軟體和編程一樣重要。

據咨詢公司普華永道估計,截至2030年,人工智慧產品和系統對全球經濟的貢獻將達到15.7兆美元,很可能是由中、美主導。而最讓各國政府擔心的是人工智慧潛在的軍事影響,主要是擔心自己會在該領域落後,但也擔心未經測試的技術可能帶來新的危險。

在美國,五角大樓的負責人們已經要求國防創新委員會提供一套針對在戰爭中使用人工智慧的道德原則。該委員會結集了矽谷的高層人物,向美國軍方提供技術建議。上月,法國和加拿大也宣佈,將建立一個國際小組對類似問題進行廣泛討論。目前為止,西方國家一直堅持這個原則:戰爭、衝突中的生死決斷必須由人做出,計算機和算法只能對決定起輔助作用。然而,以中國、俄羅斯為主導的國家,則開始有不同的想法。

俄羅斯去年宣佈,在人工智慧方面的投入翻番。本月,俄羅斯表示,將會在2019年中期發布新的人工智慧國家戰略"路線圖"。俄羅斯官員們表示,他們將人工智慧看作是主宰網路空間和訊息業務的關鍵,而該國的線上"巨魔農場"已經被懷疑使用自動社群網站來推動虛假訊息的傳播。

北京在發展人工智慧方面則更進一步。一些專家甚至認為,中國在一些方面已經超越了美國。

專家們表示,對人工智慧領域的掌控,歸根結底是擁有足夠的計算機能力、足夠的數據可供學習以及能讓這些系統發揮作用的人才。俄羅斯和中國作為世界最強大的威權國家,都使用人工智慧來在國內維持政府地位、在國外打擊敵人。

針對異議聲音,北京已經開始使用大規模的自動監控,特別是在新疆維吾爾族自治區。與俄羅斯一樣,中國在監督、監控本國公民上的顧忌比起西方來要少得多。伴隨著技術基本,這樣的系統會變得更具威力。

傳統上,西方民主國家--特別是美國,在挖掘新技術和創新方面比專制國家更有優勢。然而,在人工智慧領域,華盛頓想要在矽谷和軍方之間建立聯繫的努力困難重重。去年6月,谷歌員工成功向該公司施壓,避免與五角大樓續簽合同。很多技術專家不願意為國防項目工作,因為擔心自己會造出失去控制、殺人的機器人來。

資料照片:倫敦反對「殺手機器人」的遊行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AFP/C. Court

美國及其盟國仍在研究和建造自己的自主武器。去年10月,微軟低調地宣佈,有意向五角大樓銷售其"建立強大防禦"所需的任何高級人工智慧系統。美國空軍負責人表示,其高度機密的、旨在取代B-2隱形轟炸機的未來遠程攻擊機,無論有無飛行員都可以運作。西方軍事力量也在增加對無人駕駛卡車以及其他供應車輛的資源投入,希望人工智慧可以替人來執行這些"骯髒、沉悶和危險"的戰場任務。

在無人機方面,人工智慧的應用則更複雜。對於無人機與無人機作戰,西方決策者通常樂於讓無人系統自己作決定。然而如果是涉及人命,則還是要求必須有一人在飛機上。然而在未來,這可能會更難安排,特別是在敵人的自動系統做出這種判斷的速度遠比人要快的情況下。

到20世紀20年代初,中國科學家預計將在海上使用大型的、具有軍事能力的無人潛艇,可以針對例如南中國海這樣的爭議地區的敵對力量。這種潛艇可以航行很長距離並在很長時間裡保持隱蔽。中國表示,無人潛艇樣板"水下滑翔機"已經在上個月實現了一項紀錄:141天,3619公里的航程。中國研究者目前表示,任何此類艦艇進行攻擊的決定仍將由指揮官(人)作出,然而不一定會一直如此。

殺手機器人有多可怕?

01:48

This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video element.

去年1月,五角大樓稱,俄羅斯正在製造並尋求使用自己的大型核動力無人潛艇,這種潛艇或有能力攜帶核武器。此外,莫斯科和北京都在優先發展無人駕駛的智慧型坦克,其中俄羅斯正在敘利亞對其最新型號進行實地測試。這種系統可能增加西方指揮官在戰場作決策時的難度,因為無法區分裡面是否有人。這可能造成錯誤,或者讓戰爭嚴重升級。

據報導,在北理工招收31名青少年時,特別尋找那些"有戰鬥意願的"。考慮到這種未經測試技術的潛在破壞力,強調這一點釋放出的可能是危險的訊號。

王凡/達揚(路透社)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