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之聲中文網)德國聯邦內閣近日制定出一項人工智慧國家戰略的要點。其中稱"德國應成為人工智慧世界領先的地點"。核心要點包括,諸如醫療、交通領域的數據應得到更好的使用、改善人工智慧專家的待遇。德國教育與科研部長卡利切克(Anja Karliczek)向路透社表示:"在與美國和中國的競爭中,我們必須加大馬力。"
德國總理梅克爾曾將人工智慧稱為德國經濟界保持國際競爭力的核心問題。通過人工智慧,機器與系統可以學習自我改善和自主操作。
路透社報導說,德國政府希望通過此項國家戰略,為趕超中美建立一個框架。根據要點,未來,特別是科研成果將更全面、更快地投入應用。"人工智慧Made in Germany"應成為世界範圍內受認可的商品標識。戰略具體內容將於秋季完成。
德經濟部長阿爾特邁爾(Peter Altmaier,基民盟)對《商報》表示,技術進步與創新儘管無法由國家來決定,但"人工智慧不是一般的創新",而是一種基礎性的創新,將在數年之間內進入經濟和生活的各個領域。
近百年以來,以人工智慧為主題的電影不在少數。科幻電影常常使用未來世界作為故事背景,不少老片子設置的時間場景就是我們現今生活的時代。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AP Photo/A24 Films德國知名電影導演弗裡茨‧朗執導的《大都會》是電影史上重要的作品之一。它是全球首部科幻電影長片。在影片中,人類被分為兩個階層,上等階層的權貴富人都生活在大都會,工人窮人都生活在地下城市。大都會統治者弗萊德森(Johann Fredersen)的兒子愛上了生活在地下城市的瑪麗婭(Maria)。科學家洛特王(Rotwang)建造出一個以瑪麗婭面目出現的機器人。
圖片來源: Imago/EntertainmentPictures這是一部上映於1968年,由庫布裡克(Stanley Kubricks)執導電影。數百萬年以來,神秘的黑石牽引和誘導人類不斷探索和改變,2001年,人們在月球上發現了類似的巨石,不久,一輛載人飛船展開太空遠征計劃,不過,只有飛船上的電腦HAL知道這趟旅行的真正目的。
圖片來源: Imago/EntertainmentPictures在這部電影中,人們可以在高仿真的樂園玩一場刺激的真人角色扮演游戲,這個巨大的樂園分成西部世界、羅馬世界、中世紀世界三大主題版塊,裡面的群眾演員都是人形機器人,游戲的設定是機器人都會在廝殺中被遊客殺掉。但是機器人發生了故障,開始血洗遊客。近幾年,同名美劇《西部世界》一經播出後也受到不少觀眾的追捧。
圖片來源: picture alliance/Everett Collection這部影片描述的年代距離我們並不遠:2019年,人們製造了複製人,目的是派他們到其他星球去進行危險或卑下的工作,他們不被允許返回地球,但是還是有一些求生欲強的人造人鋌而走險,脫逃回地球,尋找延長生命的方法。哈裡森‧福特飾演的「銀翼殺手」專門捕殺這些人造人。
圖片來源: picture alliance/Everett Collection在這部電影中,2029年的地球死氣沉沉,一场核子大戰後,大部分人類都死亡了。智慧型機器人是世界的控制者。由約翰‧康納(John Connor)帶領人類反抗機器人的統治。機器人派出一名殺手——「终结者”(史瓦辛格飾)利用時光機返回1984年,刺殺康納的母親,阻止康納降臨人世。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Mary Evans Picture Library這部電影也圍繞著人類與他們製造的智慧型電腦之戰展開。人們以為自己生活在一個正常的世界,但他們的精神是活在機器創造的一個虛擬世界,現實中,他們被插了管子,是機器人的能源來源。有先知預言,尼奧(基努‧裡維斯飾)是那個可以打敗機器人的救世主。
圖片來源: Imago/Unimedia Images斯蒂芬‧斯皮爾伯格导演的《人工智慧》中,因為資源有限,人類決定抑制人口生長,懷孕產子有著嚴格的限制規定。為了滿足人們對孩子的渴望,一家公司生產了兒童模樣的機器人。這家公司一名女員工莫妮卡的孩子因病被冷凍睡眠,她得到了一個代替自己兒子的機器人大衛。但是當兒子轉醒後,情況變得複雜了。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KPA 2035年,智慧型機器人無處不在,深入到人類生活的各個領域。他們的程序嚴格規定,絕對不會傷害人類。開發超能機器人的公司主管離奇死亡,威爾‧史密斯飾演的警察懷疑,是某個機器人殺了他。隨後他發現,中央電腦在機器人的幫助下正一步步奪取對這個世界的控制。
圖片來源: picture alliance/Everett Collection這是一部超乎尋常的愛情片。這部科幻作品中,主人公西奧多(傑昆‧菲尼克斯 飾)使用電腦的智慧型系統叫做薩曼莎。擁有迷人聲線的電腦常常安慰西奧多,鼓勵他走出失去妻子的陰霾。隨著雙方接觸的增多,他們發現非常投緣,西奧多越來越覺得得電腦像一個普通的人類。人機友誼最終發展成為愛情,不過他們的關係面對重重阻礙。
圖片來源: Imago/Cinema Publishers Collection/Warner Bros.某知名搜索引擎公司程序員加利(多姆納爾‧格利森 飾)幸運地抽中老闆納森(奧斯卡•伊薩克飾)所開出的大獎。後者邀請他前往於深山的別墅中,體驗測試新的研究項目——具有獨立思考能力的智慧型機器人伊娃(艾麗西亞‧維坎德飾)。伊娃受到了囚禁,她請求加利幫她獲得自由。他最終才得知,自己才是那個被測試的對象,但一切都為時過晚。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AP Photo/A24 Films 阿爾特邁爾引述經濟部委託進行的一項研究,稱未來五年,單單在製造業,人工智慧就將影響約320億歐元的產值創造。他指出,數天前,他剛剛與法國內政部長勒梅爾提出歐洲在人工智慧領域開展合作的構想。
要點還包括,在德國設立新的人工智慧教授職位,以便培養更多的專業人才。此外,還將採取措施,吸引專家留在德國,而不是被其它國家挖走。與此同時,也吸引國際專業人才來德國。
根據計劃,對數據保護的嚴格限制會在研究方面有所放寬。對於公共部門掌管的數據以及學術界的數據,政府將在人工智慧的使用權限上有所放開,但同時確保公民的數據安全。要點寫道:"可使用、高品質的數據量必須明顯提高,同時不得侵犯個人權利、訊息自決權以及其它基本權利。"企業間的"數據夥伴關係"將受到審核。為具備分析大數據的能力,將在計算能力領域擴建必要的基礎設施。
倫敦科技博物館舉辦的機器人展覽顯示,500年來人類從來沒有停止過對機器人的鑽研。
圖片來源: Plastiques Photography, courtesy of the Science Museum倫敦科技博物館(Science Museum)展出的這一嬰兒機器人,跟真的一樣,不僅會手舞足蹈,還會呼吸和打噴嚏。電影拍片現場經常會使用到它們。
圖片來源: Plastiques Photography, courtesy of the Science Museum雖然「機器人」(Roboter)這一概念在1920年才開始使用,但人類500年來一直沒有停止過用機器取代人工的嘗試。這一僧侶「機器人」是1560年前後在西班牙製造的,它能朗讀《聖經》裡的段落。
圖片來源: Smithsonian Institution/Jennie Hills古埃及人為失去的肢體發明了假肢,最早的假肢是大約公元前950年至710年發明的。它們在木乃伊墓中被發現。
圖片來源: Plastiques Photography, courtesy of the Science Museum1920年捷克作家Karel Capek首次在其話劇作品中使用了Roboter這個概念。它在捷克語裡的原意是「被迫工作」。 後來這部話劇被譯成30多種語言。叫做Eric的機器人(右)是1928年製作的。
圖片來源: Plastiques Photography, courtesy of the Science Museum在Fritz Lang的科幻經典影片《大都市》(Metropolis,1927)裡,第一次出現了機器人的角色。該部影片描繪的是未來2026年的場景,發明家造出了一個女性機器人並同時熱戀上「她」。
圖片來源: Plastiques Photography, courtesy of the Science Museum我們頭腦當中的機器人多半是電影裡或文學中的形象。卡梅倫(James Cameron)创作的《魔鬼終結者:創世紀》里的T800魔鬼終結者形象就是機器人的本質。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M. S. Gordon/2015 Paramount Pictures伦敦机器人展還將組織有關人工智慧的討論會,與會者包括科幻小說作家Alex Garland,他於2015年發表了《機器之前》(Ex Machina)的科幻小說,其中的程序員為女機器人編排了性慾情感的程序。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AP Photo/A24 Films人們最常見的是工業生產中使用機器人進行簡單的重複性工作。機器可以干的活兒,就不需要人了吧!這個叫做Baxter的機器人價值2.3萬歐元。
圖片來源: Plastiques Photography, courtesy of the Science Museum這是日本造「新聞機器人」(2014),比只會裝配汽車的「機器人同事」要高級多了。她會播送新聞,附帶表情,能流利使用多種語言,不僅如此,還能開點簡單的玩笑。缺點就是死板了一點兒。
圖片來源: Plastiques Photography, courtesy of the Science Museum
苗子/葉宣(路透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