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人民幣的匯率真的能和美元脫鉤嗎?

轉載或引用務請標明「德國之聲」<br>本站網址:www.dw-world.de/chinese2003年8月13日

西方又有人開始談黃禍。「中國製造」的產品充斥國際市場。中國以其廉價勞動力和低廉的成本使工業國家陷入壓力。人民幣由於與美元密切掛鉤,也隨著美元貶值,這更使中國的出口如虎添翼。發達國家於是紛紛要求中國對人民幣升值。不久前,中國商務部長呂福源在亞歐經濟部長會議上說,中國暫時將保持人民幣的穩定,但不排除未來將調節匯率的可能。

北京金融區一大幅招貼畫圖片來源: AP

人民幣是與美元緊密掛鉤的。自1994年以來,人民幣始終在8.276和8.280這個有限的幅度內徘徊。在這期間,中國經濟迅猛發展,年增長率達到8%以上。對好幾位美國參議員來說,這已經構成人民幣匯率過低的理由,他們致信美國政府,要求對中國採取相關措施。

即將卸任的歐洲中央銀行行長杜伊森貝赫甚至稱中國的匯率政策是歐洲經濟復甦的最大危險之一。中國真的認為將人民幣控制在較低水準,能夠獲取優勢嗎?與美元掛鉤的匯率體制注定了市場的不透明嗎?摩根士丹利亞洲董事總經理兼亞太區經濟師謝國忠說:

「人民幣固定的匯率已有近10年。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WF)來說,固定匯率是能夠接受的一種匯率形式。匯率的價值不會太偏離實際的價值。因為如果匯率過低,會引起通貨膨脹,國內的製造成本上升,實際的匯率就上升了;如果匯率過高,會引起通貨緊縮,國內的成本下降。有了固定匯率之後,調整實際匯率是通過國內的價格,所以這是一種可行的匯率政策。短時間內可能造成匯率浮動。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一金融體制有自我調節的能力。」

很多經濟專家的觀點與謝國忠類似。他們認為,人民幣並非被中國政府人為控制在較低的水準。那麼為什麼工業發達國家近來對中國群起而攻之呢?漢堡德國亞洲研究所的中國經濟專家許勒爾女士認為這其中另有原因。

「發達國家批評中國另有企圖。目前全球範圍內有通貨緊縮的趨勢,是工業國生產過剩造成的。因此,他們想從問題的症結--生產下手。至於中國是否通過低價格或是低匯率將通縮帶到了其他國家,這樣的論點有些誇大其詞。中國在世界貿易中所佔份額只有4-6%。如果說中國是全球範圍內通貨緊縮的原因,是不公正的。」

不過,中國的廉價勞動力和遠遠低於工業國的成本費用確實給美國,日本和歐洲的經濟造成壓力。美國過去12個月與中國的貿易順差高達1100億美元,歐元升值也使中國對歐盟出口大幅增加。發達國家認為,世界經濟停滯不前,而中國經濟一枝獨秀。中國不能佔盡全球經濟一體化帶來的好處,而讓其他國家承擔負面影響。其實,中國政府的處境也十分棘手。亞洲發展銀行的經濟學家卡拉斯科說:

「中國政府擔心改變匯率政策將造成的影響。中國本來已經受到鄰國的壓力,現在,美聯準主席格林斯潘又表示希望中國重新考慮其貨幣政策。中國面臨的是一個十分錯綜複雜的問題。它必須在宏觀經濟的穩定和保證較高經濟增長之間求得平衡。」

經濟高速增長是中國穩定發展的前提。專家的一致意見是,中國只有保持7%以上的年增長率,才能有效控制嚴重的失業問題。如果政府使人民幣升值,將使進口產品變得較為便宜。這將加劇中國的通貨緊縮,使中國企業陷入更大的價格壓力。人民幣升值也必然影響到中國的對外出口,雖然中國減少出口是西方國家最樂意不過的結果,但出口一向是中國經濟發展的火車頭。出口受挫將直接減緩中國的發展速度。這個代價對中國來說是承受不起的。在這場有關中國貨幣匯率政策的辯論中,人們往往忽視了人民幣近年來的穩定對世界經濟,特別是在東南亞經濟危機中做出的貢獻。漢堡亞洲研究所的許勒爾女士說:

「人民幣不應當升值。現在問題不在於人民幣與美元的比價是7.80還是9.00。對中國這樣的經濟轉型國家來說,關鍵是匯率的穩定。中國需要的是一個不包含或是只有較小匯率風險的匯率體系。這是非常重要的。我認為,人民幣近年來的穩定增強了人們對中國貨幣和中國經濟的信心,並為鄰國甚至世界的經濟穩定做出了貢獻。」

人民幣升值將帶來的另外一個直接後果是銀行的巨額不良資產也將隨之升值。銀行危機是中國經濟改革中的一顆定時炸彈。據中國官方統計,中國4家國有銀行--工商銀行,農業銀行,建設銀行和中國銀行的不良資產在貸款總額中的比例為24%。權威的標準普爾評級公司則估計中國國有銀行的呆賬率高達50%。該公司最近發表報告說,從銀行技術角度看,中國國有銀行已經沒有支付能力。在如此高的風險之下,中國政府必須三思而後行。那麼如何減緩國際間壓力又不危及自身的發展呢?摩根士丹利的亞太經濟師謝國忠建議:

「我覺得可以鼓勵一下進口,把中國市場多開放一點兒,讓外國在中國內需方面的經營範圍增大,比如服務性行業,這樣使中國和西方的利益更為密切。」

中國政府還宣佈,允許大型企業將其外匯贏利的一部分購買外國的債券,降低外匯儲備,從而減輕人民幣升值的壓力。

從長遠來說,解決人民幣匯率問題的最終辦法是完全自由兌換,所謂隨行就市。不過,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而且必須伴隨以必要的金融體系改革。亞洲發展銀行的經濟學家卡拉斯科說:

「我主張施行逐步的改革,將匯率政策與整體金融政策結合起來。在考慮逐步實施改革的時候,要特別注重改革步驟的先後。首先可以擴大人民幣的交易幅度,從中期來說,對資本市場進行更大規模的改革。擴大人民幣的浮動走廊,可使中國人民銀行在調節金融及經濟時具有更大的靈活性。再之後可以考慮將人民幣與一系列硬通貨幣掛鉤,比如美元,日元和歐元。」

中國從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的改革象走鋼絲一樣,必須保持方方面面的平衡。稍一失衡,就可能前功盡棄。在國內,中國政府要在控制通縮,降低失業率,保持經濟高速增長之間維持一種平衡。在與國外的關係中,中國又必須在不損害自身利益的前提下,逐步與世界經濟接軌。特別是中國2001年11月加入世貿組織之後,國際間對中國提出的遵守貿易游戲規則的要求也愈加嚴格。摩根士丹利的謝國忠認為,有關人民幣匯率的爭議只是一支序曲,今後的各種衝突也不可避免。他說:

「窮人要變富人很不容易。別人已經是富人了,你要跟富人做生意才能變富。所以就是有求於人,所以要把自己的利益與別人的利益結合起來。中國這幾年進入WTO,讓外國公司在中國巨額投資,已經做了很多,還要做更多。中國以後的摩擦也會越來越多。中國的基數變大,對全世界的影響就越來越大。中國近來的表現出色,比如在北韓問題上更多的周旋,表示中國對世界是負責任的。」

(張丹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