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之聲中文網)歐洲情況複雜。人們甚至無法知道它究竟有多大。 有些人嘲諷歐洲是亞洲的闌尾,因為其東部並沒有清晰的邊界。 歐盟的情況也很複雜:在其27個成員國中生活著5.126億人口,其中包括屬於法國和荷蘭的一些海外地區的居民。
歐洲大陸的地理位置佔有很大優勢,擁有很長的海岸線、土地肥沃、大部分地區氣候溫和。但是英國歷史學家克拉克(Christopher Clark)說,歐洲很少從地理的角度,而更多的是從共同的歷史和文化的角度為自己定義。這是什麼意思呢?
歷史學家如格林格拉斯(Mark Greengrass)或柏林人伯爾格爾特(Michael Borgolte)一致認為,最早從16世紀開始,生活在這個大陸上的居民才被定義為歐洲人 ,也就是說,是在葡萄牙、西班牙和荷蘭人在非洲、亞洲和美洲建立殖民地之後。 格林格拉斯的論點是,"若不是發現了新世界,歐洲大陸也不會被發現。"
陽光、鮮花、春天的感受— 以下是歐洲若干美麗的旅遊目的地,您可以在那裡樂享溫暖季節的來臨。
圖片來源: picture alliance/U. Kazmaier春天— 那是第一束溫暖的陽光、嫩綠、色彩明豔的早春花卉。我們在春日中徜徉、在草地上鋪就野餐用地毯。千百年來,還有著各種各樣的節慶和習俗,在度過了長長的冬季後,人們以此迎來春天。我們向您介紹歐洲的一些地方,它們尤其適合您做一次春意盎然的遠足。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H. Zaglitsch水仙、風信子、皇冠花,一望無際。但每年春季,尤其是鬱金香吸引著來自世界各地的觀光者們前往距阿姆斯特丹約40公里的庫肯霍夫(Keukenhof)植物園。院內植有700萬以上莖球,均以手工方式栽種。遊客們可在那裡替自家花園得到些許靈感,或者,就讓自己沉醉於芳香和色彩之海的刺激。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U. Kazmaier邁瑙(Mainau)島是博登湖上的花之天堂。那裡,氣候溫和,所以,棕櫚和地中海植物也在島上生長。沿著滿眼雪花蓮、藏紅花、450種以上各色鬱金香的春天林蔭道漫遊,觀光客們飽享春天的樂趣。 若碰上好天,遊客的目光可以越過大湖遠眺白雪皚皚的阿爾卑斯山。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A. Schnurer四月頭幾天,德國波昂老城會有一次真正的色彩爆炸:此時,路旁櫻花樹盛開,呈現出最美的粉紅色調。來自全球各地的遊客和業餘攝影家們蜂擁而至,到這個萊茵河畔的城市拍下櫻花—自拍照。尤其是日本遊人因這一盛況感動至深。在國內,他們每年都會歡度櫻花節—Hanami。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K. Kurek數百年了,野地藏紅花每年都把胡蘇姆(Husum)宮花園的一塊5公頃大小的土地變成一張紫色地毯。當時,為什麼會栽種它,迄今都是個謎。或許,中世紀僧人們想從此花那裡搾取藏花素,惜乎搞錯了花種:原來,藏花素只能取自拉丁原名為Crocus sativus的那種藏紅花,而僧人們種的卻是拉丁原名為Crocus neglectus的那種藏紅花。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C. Rehder若能在義大利阿爾卑斯山麓的南蒂羅爾漫遊,那感覺真是美妙。尤其在3月底到5月初蘋果樹的粉紅花、白色花盛開之時,那感覺更是無與倫比。南蒂羅爾擁有天然屏障,氣候特殊,白天暖熱,夜裡涼爽,日照充足,雨量較小,對蘋果樹來說,再適合不過。每年,這裡的蘋果收成超過95萬噸。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imageBroker在葡萄牙的大西洋島嶼馬德拉(Madeira),人們以傳統的花節(Festa da Flor)歡迎春天。島民們用無計其數的鮮花將首府Funchal打扮起來,並給自己配上極富想像力的花飾。花節在復活節之後的第二個周末舉行,為期兩天。節日的高潮是穿行全城的令人目不暇給的花車隊遊行。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M. Gumm在西班牙海岸,春季也在熱鬧中度過:每年3月份的瓦倫西亞春慶(Fallas de Valencia)。這一節日可能起於18世紀。當時,工匠們在冬季末端將不再用得著的蠟燭架及油燈架付之一炬。節日的高潮:從22時起,紙板做的大雕像在街上和廣場上被點著、燒毀。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AP/A. Saiz每逢5月1日,綠色打扮的的男女將英國的愛丁堡和其它地方變成一個色彩斑駁的幻想世界。 他們慶祝Beltane— 對古老的凱爾特人的生育能力節日的現代闡釋,以歡迎暖季的到來。跳舞進入五月或復活節火焰等一般的春慶習俗也都源自凱爾特人。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empics/B. Birchall春天到了,動物們也有讓人嘆為觀止的表演。那時,不僅會出現可愛的下一代,而一旦仙鶴們由南方經德國返回其斯堪的納維亞的哺乳基地,空中也會出現壯闊的圖畫。例如,人們可在德國梅前州的金茨湖(Günzer See)觀察到,候鳥遷徙期,最多時,湖畔聚集的仙鶴多達7萬只。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P. Pleul 鑑於人們經常言之鑿鑿的精神基礎,克拉克認為"歐洲的發展進程絕不是從古希臘一帆風順地發展到今日歐盟這樣簡單"。法國中世紀歷史學家勒高夫(Jacques Le Goff )指出:"歐洲的根在加洛林王朝。"明斯特的神學家佈雷默(Thomas Bremer )認為,是皇帝卡爾大帝(Karl dem Großen )和教宗利奧三世( Leo III.)的聯盟首次喚醒了人們對拉丁文化和基督教文明的意識。
但是歐洲並非是一個統一的基督教地區。君士坦丁堡和莫斯科東正教同拉丁語系的羅馬基督教之間的矛盾持續至今。天主教和新教之間同樣也存在著鴻溝。歐洲的世俗化也與16和17世紀的宗教戰爭有關。格林格拉斯寫道:"大約到1650年,基督教文化遭到重創。"與此同時出現的是不再為捍衛基督教、而是為自己爭取政治權力的世俗精英。
穆斯林和猶太教也帶來多樣性。例如在西班牙,穆斯林和猶太人為促進啟蒙與寬容,為醫學、數學和天文學方面的領先地位做出貢獻,並將希臘人的思想帶入新的時代。他們受到迫害和驅逐。
15世紀和16世紀的文藝復興時期推動了歐洲大陸的發展。蘇黎世的歷史學家羅克(Bernd Roeck)認為,當時歐洲人、而不是當時更強大的中國人走在世界前列的原因應該主要歸功於殖民地的擁有和基於拉丁語的科學的蓬勃發展。此外,當時中國實行中央集權也是原因之一。 "在歐洲始終存在著競爭。"
特別是在19世紀,歐洲人遠遠跨出了自己的洲界。 權力擴張、貪婪、使命和傳教意識,歐洲在全世界留下其印記。 與此同時,民族主義和競爭意識也造就了自我毀滅的力量:在20世紀,歐洲成為兩次世界大戰的主戰場。 直到歐洲大陸臨近毀滅的深淵時,人們才加強了建立統一歐洲的想法。
李京慧 / 苗子(天主教通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