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之聲中文網)在特區政府周六開始施行《禁蒙面法》後,香港行政會議成員葉國謙在接受香港商台採訪時重申了特首林鄭月娥發表的聲明,他說,"現階段政府不排除任何合法的止暴亂方法",也包括禁網措施。
葉國謙稱,《緊急情況規例條例》內亦有限制通訊方法的權力,「要做的話是可以做」,不排除使用任何方法,止暴制亂。
通訊工具Telegram、連登論壇(LIHKG)以及即時監控警察所處位置的地圖都成為這一場"be water"為精神的"反送中"運動必不可少的工具,抗議者使用這些通訊方式降低被逮捕的可能性,在同警察之間發生的衝突中減少受損的程度。
此前,行政會議成員、新民黨主席葉劉淑儀在接受無線電視節目採訪時表示,封網將會引起很大動蕩,無論是技術層面還是法理層面都不值得推行。
禁蒙面只是第一步?
上周五,香港特首林鄭月娥公佈引用《緊急法》,繞過立法會以"公共危險"之名訂立《禁蒙面法》。
但香港很多市民擔心,這些限制性措施都會給已經持續了近4個月的抗議活動火上澆油。
上周末,大量抗議者走上香港街頭,不少也選擇蒙面,公開違抗《禁蒙面法》。德新社報導稱,抗議活動最初採取了和平方式,但是後來變成大面積的暴力破壞行為,警方和示威者之間的暴力程度都見升級。
港府屬下的"中央政策組"前全職顧問劉細良在接受德國之聲採訪時也表示,限制蒙面只是第一步,港府動用緊急法的方式才是重點。"法律是不會中止在蒙面上的,會有更嚴厲的第二個、第三個、第四個立法出來。"
社群網站上的截屏顯示,香港《成報》周一(10月7日)以"林鄭下台、挽救香港"作為頭版頭條。標題下方還寫道:"今天禁蒙面,他日禁發聲!"
從「反送中」開始到現在,部份前線示威者已經和警察交手多次。 隨著經驗累積,他們不但學會升級裝備,也學會發揮想像力,讓生活中隨處可見的物品發揮其意想不到的功能。
圖片來源: Reuters/T. Siu從這張6月12日拍攝的照片中可以看出,一些前線示威者已經學會佩戴頭盔與眼罩來保護頭部與眼睛等較脆弱的部位,但是這個時後的口罩還是主要採用過濾性比較差的醫療口罩。 醫療口罩的作用與其說是防範催淚煙,不如說只有掩飾身份的功能。
圖片來源: Reuters/T. Siu這張照片攝於7月14日的沙田。在抗爭中期,越來越多前線示威者戴上眼罩(護目鏡),並改變眼罩的顏色,避免曝露身份。自行車脖圍和醫療口罩一樣,對於催淚煙沒有什麼防禦力,主要是拿來遮掩長相。中間後方戴黑帽的示威者已經學會在前臂上纏繞保鮮膜或膠帶,這主要是為了防止皮膚接觸到催淚煙或胡椒噴霧而感到不適。
圖片來源: Reuters/T. Siu從8月開始,越來越多示威者將醫療口罩升級為過濾性能較好的「豬嘴」。鐳射筆也在8月初成為示威者的道具之一,被用來干擾警察辦公或是干擾攝影。
圖片來源: Reuters/Kim-Hong-Ji有些示威者會佩戴自行車或是摩托車的護膝與護肘,而有些示威者因不能滿足於工地安全帽的保護性能,開始使用更高階的WarGame迷彩頭盔保護自己。但是截至八月為止,做這樣裝束的示威者還屬於少數。
圖片來源: Reuters/K. Pfaffenbach雨傘因防水、輕便、好攜帶,成為前線示威者的必備防具。 雖然雨傘沒辦法承受警棍或是布袋彈等衝擊性較強的攻擊,但是卻可以有效防止液體、噴霧類的攻擊,例如警察的胡椒噴霧。 人多的時後,示威者會把雨傘高舉並接合邊緣,形成簡易的防禦陣線。
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A. Kwan示威者在人多時,會把雨傘高舉並接合邊緣,形成簡易的防禦陣線,防止被警方從高空發射的催淚彈打中。
圖片來源: Reuters/I. Kato示威者也會拿路邊的木板當做盾牌。雖然不比警察的長盾堅固,但是多少能夠防禦雜物。
圖片來源: Reuters/K. Kyung-Hoon「鐵馬」在香港街頭十分常見,平日是用來隔開車道與人行道,避免行人不小心被人潮擠到馬路上。 示威者為要拖延警方的清場速度,在警方清場之前,就會先在抗爭人潮外圍設置路障。 除了少部份的活動式鐵馬之外,大部分的鐵馬都是固定在人行道上,示威者需要把人行道的磚頭撬開,才能把固定在人行道的鐵馬拔起來,做成路障。像這樣的路障可以有效地拖慢警察推進防線的速度,讓示威者有時間撤退。
圖片來源: Reuters/Kim Kyung-Hoon照片中的紅白色路障叫做水馬,也是香港街頭常見的人流管制物品。示威者也曾經拿水馬當路障癱瘓交通。水馬雖然比鐵馬好移動,但是相對比鐵馬脆弱許多,是一種警察很容易就能排除的障礙物。
圖片來源: Reuters/Eloisa Lopez塑膠束帶輕便而且難破壞,是捆綁物品的理想工具。示威者將路邊的鐵馬集中起來之後,便會用塑料束帶三個一組地把鐵馬捆綁成三角形,堆成路障。
圖片來源: DW/Hao-Wei Yang有時後用束帶捆綁鐵馬太麻煩,示威者也會用透明膠帶直接把鐵馬綁起來。
圖片來源: DW/Hao-Wei Yang路邊時常可以見到的交通錐,雖然顯眼但是並不堅固,很少被示威者拿來當做路障使用。 反而是在警方發射催淚彈之後,示威者會用交通錐蓋住催淚彈,讓其他人湧上前,用礦泉水澆熄催淚彈。
圖片來源: Reuters/T. Siu鐵碗方便攜帶,又堅固,如果現場沒有交通錐,示威者便會改用鐵碗蓋住催淚彈。 在一些極危險的情況下,示威者也會舉起鐵碗保護頭部。
圖片來源: Reuters/E. Lopez前線示威者對付催淚彈,除了把它熄滅之外,有時後還會把催淚彈撿起扔回給警方。 但是事實上催淚彈才剛發射,本體非常燙手。 因此示威者會配戴手套保護自己的雙手。
圖片來源: Reuters/I. Kato示威者用購物車裝載的物資包括: 礦泉水、生理食鹽水、保鮮膜、工地安全帽、防毒面罩濾芯。在示威者的眼睛或皮膚受到催淚煙或胡椒噴霧刺激時,用生理食鹽水與礦泉水沖洗都可以及時舒緩不適感。
圖片來源: DW/Hao-Wei Yang雞蛋是抗議群眾常拿來發洩不滿的工具,原因之一是它難清理,而且容易殘留味道。香港「反送中」示威者曾丟雞蛋的對象包括中聯辦、警察總部、旺角警署、將軍澳警署、沙田警署、幾位民建聯議員辦事處等。
圖片來源: Reuters/T. Siu示威者也會將人行道挖下來的磚頭收集起來,在警民對峙時扔向警方,或是拿來砸破警署玻璃。
圖片來源: Reuters/K. Pfaffenbach在警民衝突當中,示威者有幾次向警方投擲汽油彈。汽油彈又稱燃燒瓶,外文原名「莫洛托夫雞尾酒」,是一種裝有化學助燃劑的酒瓶,因應不同場合需求,內容物的成分也會有所調整。
圖片來源: Reuters/T. Siu 洪沙、王凡/李魚(德新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