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190509 Kloster

2009年7月14日

德國北威州郎瓦敦有一座修道院,裡面生活著8名修道士,他們每天究竟過著怎樣的生活呢?德國之聲記者Leyla Winther一探究竟。

資料圖片:德國班貝格市的一座修道院圖片來源: DW / Nelioubin

無論是撫慰心靈、打掃房間,還是在生態園林中從事體力勞動,德國北威州郎瓦敦修道院中的8名修道士,每天都有許多事情要做。這個小小的教團,除了從事慈善事業外,還必須籌集日常生活費用,以及維護他們賴以生存的大莊園的所有用度。

修道院的第一批修道士,是在二戰以後來到郎瓦敦落腳的,他們被當時捷克斯洛伐克的奧瑟克修道院逐出了院門。郎瓦敦這個極具田園之美的地方,就成為修道士們新的安身之地。1962年,他們租賃了這個原先的羅馬式修道院,後來成為巴洛克式宮殿的廢墟,重新建起了一座新的修道院。

郎瓦敦修道院的鐘聲每天敲響5次。每當鐘聲響起時,西妥教團的修道士們就聚集在祈禱室中一起誦經。

45年來,修道士們就在這個地處森林一旁,充滿了田園風味的地方勤奮工作,過著簡單而樸素的生活:誦經和勞動是他們每天生活的主要內容。修道院院長布魯諾‧羅貝克同其他修道士,以及將近50名雇員和幫工,共同管理著修道院以及周邊區域。他說: "這裡總共生活著8名修道士,其中四人是神職人員,另外四人是普通修道士。我們的主要工作是從早上6點開始到晚上8點半,在修道院中主持誦經、祈禱儀式,其他雜務就配合穿插在祈禱活動之間。"

除了祈禱而外,修道士們還要從事一些雜務勞動,因為大殿旁邊修道士們居住生活的地方,是禁止外人踏入的。布魯諾說: "可以說,我們過的是隱居生活,我們的住處是不準外人進入的。因此我們必須自己料理一切日常雜務,包括打掃清潔衞生,洗碗等等。"

修道士們每天都有大量的工作要做,特別是在社會服務方面,他們同那些生活遭遇挫折,內心陷入困惑的人交談,為騎摩托車和騎自行車到這裡來的人舉行露天彌撒,還負責照顧一個養老院中的40名老年男子。

約塔‧皮勒女士是法律專家和社會教育學者。作為世俗人員,10年來她一直負責管理朗瓦敦修道院中的各種設施,同修道士們進行緊密的合作。她說: "沒有這些修道士,很多工作是難以為繼的。他們是社會慈善工作的倡導者。雖然也有一些世俗工作人員的幫助,但修道士們在幕後默默地作了大量工作:他們為人們提供心靈上的撫慰,陪伴老年男子去郊遊,並參加養老院咨詢委員會的會議等等 "

修道院院長布魯諾表示,這裡的修道士還必須自己籌措生活用費以及為維護和修繕修道院籌集資金。他說:"資金的主要來源是捐款。通過參與老人院的工作,我們也能得到一些酬勞。我們必須辛勤地工作才能維持日常生活所需。作為修道院,我們領取不到正規的教會稅款,而大多數人都不知道這個情況。"

為了籌措生活費用,郎瓦敦的修道士們想了不少辦法:比如現在修道院的旅館正在進行改建,為身心疲憊的來訪者提供一個修養生息的安靜之所。此外,修道士們還在修道院寬闊的地皮上開闢了一個果菜園,以增加收入來源。布魯諾表示:"我們按照生態園林的管理辦法,種植了多種調味用的香料植物。還種植不少花卉。修道院對面的一個麵包店按照我們提供的配方烘烤麵包,並在麵包上列印了我們修道院的徽章。屬於綠色食品的這種麵包非常可口,品質上乘,我們都很喜歡吃。 "

祈禱、提供心理撫慰、從事園林體力勞動、整理內務、管理旅館、照顧老人等等,要完成這些工作需要有很強的組織能力,因此現代化的技術不可或缺。負責媒體工作和接待訪客的修道士弗拉特‧阿爾雷特,日常工作中常常使用網路。他指出: "我們非常明白,網路会減少人際間的直接往來、交流:一方面,大家不必為了一丁點小事就親自跑到房屋管理人那裡,或者跑到廚房去,只需要發一封電子郵件問題就解決了。但它的缺點是:減少了大家見面的機會,使人際關係逐漸變得疏遠。"

網路和手機是弗拉特修士經常使用的工作用具,但他有時候會有意地放棄使用這些現代化用具,尤其是手機。他說:"我不會帶著手機進入祈禱室。我不希望在祈禱時受到任何干擾,這個時間是專門留給上帝,用來傾聽上帝的聲音的。"

每天晚上8點半最後一次集體誦經結束後,修道院就進入了長時間的靜默階段,直到第二天清晨鐘聲再度敲響。



作者:Leyla Winther/韓明芳

責編:石濤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