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重道遠的歐盟憲法籌備會議
2002年2月28日歐洲憲法籌備會議正式開始工作之前,著名政治家們已放出高調,力求為該機構定音。德國外長菲舍爾說,這是迄今歐盟最熊心勃勃的改革項目,法國總統希拉克則著重強調了這一事業的歷史意義。歐盟委員會主席普羅迪認為這次大會的召開標誌著歐洲通向未來的決定性步驟。
歐洲憲法籌備會議一共有105名成員,他們來自歐盟成員國、歐盟機構和各國議會以及13個入盟候選國。
這一新設立的機構應在2003年年中之前為歐盟的下一步改革提出建議。簡單地說,它要達到以下目標:明確界定成員國同歐盟的職權,明確劃分立法權和行政權。歐盟委員會和議會的權力應得到進一步加強,而歐盟理事會的權力則相應地削弱。
雖然目標宏偉遠大,但在實現的道路上還要戰勝許多困難。即使現在,批評之聲已越來越不容忽視。歐洲憲法籌備會議主席團主席是法國前總統德斯坦。當年他就以喜好暗中決定而迴避公共討論著稱。現在人們擔心,也許會出現這樣的局面,即討論已不再有意義,因為既成的事實已由德斯坦放在了人們面前。
此外,主席團會議是不公開的。憲法籌備會會議雖然公開,但德斯坦堅持每月只召開一次。後來,因不敵抗議呼聲,憲法籌備會議被定為每3周召開一次。
歐盟的外交政策權
每個主權國家都希望將外交防務領域牢牢地掌握在國家權限範圍內。911事件後,國家自主的外交政策顯得有膨脹之勢並隨之出現了歐盟共同外交政策國家化的趨勢。然而,歐盟在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上不準備做戰略性改變。就在數天前,德國總理施羅德同英國首相布萊爾聯合發表了改革歐盟理事會的聲明。此舉自然被理解為有意同歐盟作梗從而引起各方的猜疑。
歐盟大小國家的顧慮
然而對憲法籌備會議猜疑最甚的是歐盟內的小國。以芬蘭為代表。芬蘭總理黎泊恩對媒體說,歐盟憲法籌備會議的模式不知是在哪裡出台的,並不具備很強的透明性。他擔心,它會演變成一種歐盟委員會和小國都無足輕重的制度。
歐盟大國也有苦惱。迄今,歐盟5大國在歐盟委員會擁有兩名委員,小國只有一名。歐盟擴展後,歐盟委員會將可能由25名委員組成,而小國委員在數量上居多。這樣在多數表決時,大國將不敵小國的集體實力而屈居劣勢。
對此,德國總理施羅德已明確表示,歐盟委員會必須精簡,「因為,如果歐盟擴展至25或27個成員國,那麼不應象現在這樣,每個成員國都必須有一名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