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伊朗核爭議激化

2011年11月8日

伊朗核計劃引發的爭議繼續激化。媒體報導稱,該國即將製造核彈。

Atom symbol over Iran flag, partial graphic
圖片來源: AP Graphics

《華盛頓郵報》援引不具名專家稱,在外國的幫助下,伊朗核計劃不斷擴展。以色列公開討論對伊朗核設施進行軍事打擊。以總統佩雷斯周末暗示,軍事打擊的可能性大於談判。英國《衛報》上周就報導稱,英國正準備軍事打擊伊朗核設施。

據《華盛頓郵報》,尤其在高度複雜的引燃機制的研發上,伊朗獲得俄羅斯核專家的支持。今年9月,國際原子能機構負責人天野之彌就強調,該機構對伊朗核計劃可能的軍事用途日益憂慮。天野之彌稱,該機構從國際專家那裡獲得了新訊息。

制裁無果效

由此,已醞釀十年的伊朗核爭議再次嚴重激化。國際社會已作出大量斡旋努力,聯合國也作出決議和制裁。伊朗核計劃的參與者被某些國家禁止入境,對伊朗的武器禁運也範圍廣泛。美國將伊朗列在支持恐怖主義的國家和組織清單上。

這些措施並非沒有影響。今年9月底,伊朗外長薩利赫表示,伊朗經濟從未像現在這樣深受制裁的打擊。

然而,這並未改變德黑蘭的路線。總統艾哈邁迪內賈德雖然承認制裁的後果,但堅稱,制裁是「不公正的行為」。

近期,與核計劃有關,伊朗進行多次運載火箭試驗,射程越來越遠,總統艾哈邁迪內賈德針對以色列的表態十分有攻擊性。這些都尤其令人不安。

警惕軍事激化

由聯合國安理會5個常任理事國和德國組成的5加1國家認為,以色列襲擊伊朗核設施並非最終解決衝突的適當方法。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強調:「這將是一個嚴重的錯誤,會帶來不可預見的後果。與當今世界的所有問題一樣,核問題不能通過武力解決。」

德國聯邦議會綠黨的伊朗裔議員努裡普爾(Omid Nouripur)警告,不要恐慌,要淡然處之。他在柏林向德新社表示:「否則國際社會對這一話題的關注度會逐漸耗盡。」他說,伊朗核計劃顯然是一個危險,但不應挑起恐慌和過度誇張。

德國外長韋斯特韋勒明確表示,反對軍事選項。他認為,如果採取軍事打擊,可能會助長而不是削弱伊朗領導層。

德黑蘭言辭尖銳

伊朗總統艾哈邁迪內賈德仍不為所動:「對伊朗的威脅並不新鮮。宣佈採取軍事行動的背後,是西方的恐懼,特別是美國。他們害怕伊朗在該地區的權力和角色。」他同時指責以色列的核能力。「以色列擁有超過300顆核彈頭。因此,該政權對整個地區構成威脅。」

國際社會正緊張地等待國際原子能機構有關伊朗核計劃的報告。該報告將於本周在維也納公佈。

作者:Sybille Golte/ Habib Husseinifard 編譯:苗子
責編:洪沙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