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佔中緩和 港媒評論摘要

文山(摘編)2014年10月6日

持續一個多星期的香港佔中示威,周一局勢有所緩和。市民復工、學生復課。周一香港各大報刊評論都認為,示威者撤離部分地區是理智的做法;同時也有觀點指出,當局也應就此轉變僵化蠻橫的態度。

Proteste in Hongkong 05.10.2014
圖片來源: Reuters/Carlos Barria

(德國之聲中文網)《信報》社評以"#link:http://www.hkej.com/template/dailynews/jsp/detail.jsp?dnews_id=4130&cat_id=6&title_id=717984&rtd=72538:化解矛盾必先揚棄陰謀論和敵意#"為題,指出"香港是七百萬人的家;贏了一場交、輸了一個家,值得嗎?"該報寫道:

"大家看到的是,香港示威者不但展現了叫國際社會贊嘆不已的文明態度,佔領區內自動自覺清理垃圾以及分享糧水,英國《獨立報》形容為'史上最有禮示威',而且示威者從來沒有要求推翻現有政權,最激烈的口號也不過是'梁振英下台'罷了,跟政權更迭的顏色革命不可同日而語。……雖然部分香港示威者也許會對於美國'沒有說三道四干預中國內政'感到失望,不過這種失望反而有利於撇除不必要的節外生枝,讓北京清楚認識到示威者並不是反華惡勢力的馬前卒,所爭取的依舊是政改,不是政變。太多的陰謀論無助於平息風波,只會火上澆油,掌權者固然應該拋開偏見,坦誠與示威者對話;示威者亦應該揚棄敵視態度,嘗試與掌權者溝通。"

"事實上,無論從示威者的人身安全出發,還是出於對社會民生急須回復正常考慮,停止佔領行動此其時矣。事態發展至今,社會撕裂至此,香港臨崖能否勒馬,關鍵在於矛盾雙方放下偏見和猜疑,不要讓甚囂塵上但缺乏證據的陰謀論支配大腦,學生哥們須明白每行一步對香港的未來舉足輕重。正如前特首董建華昨天表示,今天的學生當中,會有香港將來的特首。"

《文匯報》的社評則以"#link:http://paper.wenweipo.com/2014/10/06/WW1410060002.htm:'佔中'不得人心,退場理所當然#"為題,認為學聯現在應當無條件同政府展開對話,推動香港政制向前發展:

"佔領旺角與特首辦外的部分集會人士昨日宣佈撤回至金鐘據點。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違法'佔中'亂港殃民,不得人心。在強大的反'佔中'民意壓力下,'佔中'逐步萎縮退場理所當然,其餘的佔領行動亦應盡快全面收場。對於'佔中'行動,應該將組織者及暴力衝擊者與大多數和平參與的市民區分開來。不能讓'佔中'的搞手抽身而退,該認錯的須認錯,該追究法律責任的須追究法律責任。"

"'佔中'擾攘超過一周,氣焰由盛轉衰,參與者紛紛撤離佔據區,首要原因是佔領行動嚴重擾亂社會正常秩序,令市民和香港的利益遭到慘重損失,引發民意強烈反彈,反'佔中'的情緒不斷高漲。社會各界人士包括前行政長官董建華、前終審法院首席法官李國能、前最高法院首席法官楊鐵樑、八間大學的校長等,都語重心長地呼籲佔領者尤其是青年學生離場,不少家長更到現場聲淚俱下地勸諭子女回家。大量市民自發包圍被佔據的地點,要求佔領者'撤退'的聲浪此起彼落。反'佔中'的民意形成排山倒海之勢,對'佔中'行動產生巨大的震懾效果,搞手們心虛理虧,參與者更心生退意,分崩離析,'佔中'收縮退場是唯一出路。"

周一早晨,香港公務員正常上班圖片來源: Reuters/Carlos Barria

《南華早報》則以"#link:http://www.nanzao.com/sc/opinion/39466/tu-yi-min-zhu-zhi-ming-xiang-gang-shi-wei-zhe-kong-shi-qu-zhi-chi:徒有民主之名,香港示威者恐失去支持#"為題,刊發評論,指出佔中示威者必須意識到,他們需要公眾的支持才能繼續抗爭下去。該報寫道:

"我們問一個最基本的問題:為什麼要佔領旺角?佔中原本的計劃是將香港的商業區域阻塞而迫使港府讓步。這已經基本失敗了,因為沒有足夠的、源源不絕的示威者參與。上個月開始,學生示威主要集中在添馬。因為政府總部在當地,這很說得通。但是旺角和銅鑼灣?這些地方沒有政治價值。這些地方都是普通市民生活、工作、經商的地方。許多人因而憤怒而開始反對示威者。"

"爭取民主是一回事,以民主之名挑戰法制和秩序則是另外一回事。現在,那些堅持佔領旺角和銅鑼灣的示威者有忘記他們初衷的危險。他們聚起人潮堵死旺角,那他們就要為之後的衝突負直接責任。你宣稱自己和平,但阻礙街坊、造成商鋪和學校關門、挑戰警察等行為,還是不能在道德和法律上免責。由於意識到他們的錯誤,一些示威領袖呼籲支持者從旺角轉移到添馬。這是個明智的決定。"

《蘋果日報》的社論則以"#link: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41006/18890841:正視'一起舉傘'力量,開展真正溝通#"為題,呼籲學聯方面要有耐心、政府方面則應展示溝通誠意:

"不能否認的是,佔領行動時間越長,對政府產生的政治壓力固然巨大,但對市民日常生活、對整體社會及經濟的影響也逐步浮現,特別是旺角、銅鑼灣區居民、商戶以至上班族受的影響最大,他們當中出現不滿、反感情緒是不難理解的;而這樣的情緒還有可能被當權者利用,成為鎮壓的藉口。面對這樣的情況,各區參與佔領行動的市民、學生除了堅持冷靜理性,堅持和平非暴力原則外,還需要有更大的耐性及韌性,以應對各種質疑、謾罵與挑釁。"

"當然,最重要的還是令當前的社會對立、對峙氣氛緩和,還是令對抗情緒降溫,以免造成更大的衝突及難以逆料的變化。要開展對話,讓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跟學生代表及佔中運動代表直接溝通是最有效的方法,也是必要的做法。只有開啟對話,才有可能產生良性互動,才有可能減少那份不信任。學聯方面已表明只要警方有效控制局面,不再讓反佔中人士以暴力衝擊支持佔中市民、學生,學生隨時願意跟政府對話。"

"要解決僵局,淡化危機,特區政府改變僵化、橫蠻的態度,展示溝通誠意是關鍵。單單要求學生、市民退讓既不合理也不合乎政治現實,更跟佔領現場的氣氛脫節。 一眾社會領袖真希望困局有轉機的話,他們應當用他們的影響力及政治能量游說北京及特區政府改變寸步不讓的態度,改變蔑視民意民情的做法。只有這樣,對峙僵持局面才有打破的可能,局勢才能舒緩。"

[摘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觀點]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