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德國看病的中國富豪們
2016年11月6日(德國之聲中文網)"私人豪華座駕接送、貼身翻譯陪同、五星級飯店豪華套房、米其林星級餐廳",冷眼一看,很難將這與看病、就醫聯繫起來。然而事實上,上述字樣正來自一家提供該服務的中介公司網站,而海外醫療已經成為了不少中國人來德國的一大原因。
中國旅遊局在一年前就曾報導稱,對於中國人而言,"邊旅遊邊醫療保健成為一種新風尚",而德國《世界報》網站更是在今年7月刊文稱,"德國醫院裡充斥著中國富豪"。
雙贏的醫療旅遊
對於德國全科醫生法貝爾(Dr. med. Franz-Dieter Faber)而言,這不難理解。他對德國之聲說,和美國、英國、瑞士、奧地利等很多國家相比,德國的治療費用很低,而醫療水準很高。
"在美國,還沒看到醫生就要600-800美元。我認識的一名建築師在美國患肺炎,醫生進行了也就3分鐘的初步檢查,就花了1300美元",這位德國醫生說。
法貝爾醫生從五年前開始接觸來自中國的病患,目前已經對數十人進行過治療、檢查。他表示,這些中國人應該家境不錯,基本上都住在五星級賓館。
他毫不諱言地說,外國求醫者可以帶來更豐厚的利潤,"每位德國醫生都可以證實這一點,從公立保險病患(佔人口總數的87%)那裡,是賺不到什麼錢的"。
那些國內沒有的感受
對於很多醫院而言,海外患者提供了現金流。在德國科隆一家醫院從事海外醫療業務的覃峰對德國之聲說,在他工作的醫院(Praxisklinik im Haubrichforum),"海外患者所佔比例1%都不到","醫院青睞海外客人,是因為德國人看病都是走保險的,資金反饋機制很慢,而海外醫療都是現場掏錢"。
在覃峰看來,中國人出國看病,很大程度上是為了獲得不一樣的感受。"海外醫療,最重要的是讓患者感覺好,這可能是在國內得不到的東西。無論多有錢,在國內面臨的醫療環境是差不多的,體現不出錢的價值,所以會想出國",他說。
從事這項服務的中介公司們也深知這一點。醫療旅遊服務機構們紛紛推出"尊享套餐",其中除了體檢外,也包含"獨具德國特色的休閒項目"和"高端休閒觀光項目"。
"多是來看男科、婦科"
在德國醫院工作的覃峰表示,來其所在醫院看病的,"最多的是看婦科和男科"。他表示,這和消費群體有關係,"基本上,願意花錢出來的很多是四、五十歲事業有成、感覺身體不大好的人,或者是那些40多歲想生育的女性,想來檢查一下,做一些懷孕的準備"。此外,也有不少人選擇出國體檢。
儘管德國醫生認為,在德國治療的性價比很高,然而遠道而來仍是一筆不小的費用。覃峰表示,如果是癌症等較嚴重的病症,治療費用肯定是大幾千歐元起,至幾萬歐元,時間越長,費用越高。
近年來,不少體壇、政壇名人赴德求醫、進行手術。例如,烏克蘭前美女總理季莫申科(Julija Tymoschenko)在2014年前往柏林對背部病痛進行治療;而中國網壇名將彭帥、羽壇名將李雪芮等也曾赴德療傷。
文化與心理
在德國看病,既可以直接去醫院,也可以去全科或者專科診所找大夫。整體看病流程與中國沒有太大差異,但對於來自國內的病患而言,因為涉及診斷報告以及治療方案的翻譯、簽證申請(德國大使館設有專門針對就醫治療的申根簽證申請)、醫生/手術預約等諸多細節,需要提早做準備,例如從德國醫院/醫生方面獲得確認函、就醫治療費用的承擔證明等等。
此外,中德文化差異也應在考慮之中。 對於普通遊客而言,文化差異常是有趣而有益的;對於來看病的人,這些差異恐怕沒有那麼可愛。遙遠的國度,陌生的語言,這一切難免讓人有些心慌。
一位德國業內人士提到,中國人和德國人很多時候想法不太一樣,如何建立信任是個問題。比如,德國醫生看病情診斷報告、提出治療建議是有償的,而很多中國人對此不理解,認為治療還沒有開始。
除了文化差異外,一些中國醫療旅遊者的心理也讓德國方面感到不解。採訪中,覃峰提到了一次令人啼笑皆非的經歷。"有一個從中國來的體檢團,……在做完體檢後,其中一個人在體內發現了已經變黑、如沒發現可能癌變的息肉,這個人很高興,其他人變得很失望。因為大家都是做同樣的體檢,花同樣的錢,沒查出問題覺得虧了,錢白花了……這個想法讓我很震驚。"
使用我們的App,閱讀文章更方便!給yingyong@dingyue.info發送一封空白電子郵件就能得到軟體和相關訊息!
閱讀每日時事通訊,天下大事一覽無余!給xinwen@dingyue.info發送一封空白電子郵件就能完成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