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來自北京的問候

2012年11月27日

斯德哥爾摩和平研究所周二(11月27日)發表關於中國在極地活動的報告,引起《日報》的注意。《法蘭克福匯報》就正在多哈舉行的聯合國氣候峰會指出,中國在減排問題上的立場似乎沒有改變。

圖片來源: picture alliance/WILDLIFE

(德國之聲中文網) 《日報》在經濟與環境欄目上刊登一篇署名文章,注意到,極地冰雪溶解正吸引資源需求龐大的中國。而為分得極地自然資源的蛋糕,中國採取了實用主義的做法:

「『中國的極地雄心』—這是斯德哥爾摩和平研究所今天(11月27日)公佈的一份報告的標題。作者指出,毫無疑問,北京對極地、尤其是對那裡的油、氣及礦物資源興趣濃厚。但是,(中國)官方迄今一直試圖縮小這一視角的意義。對於自己數年來在相關地區明顯增加的活動,它解釋說,這些活動的目的在於研究氣候變化及其這一變化對海洋航行的未來發展產生怎樣的後果。這可以理解。因為,在像北極周邊國家一樣引申國際海洋法,以相同的方式聲稱對東中國海和南中國海擁有主權的同時,當然不能對北極周邊國家關於對融冰之下的豐富資源擁有主權的說法提出質疑。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不過,和平研究者們分析道,正如已經在格陵蘭島上所實踐的那樣,急於分切極地蛋糕的中國正通過外交途徑和參股的方式來達到目的。(中國人)知道,為此,自己必須參與其中。因此,如同歐盟一樣,中國也已提出申請,要求在北極委員會中擁有觀察員身份。

溫家寶總理2012年4月訪問冰島圖片來源: Reuters

「報告的主要執筆人之一雅各布森(Linda Jakobson)指出,中國將自己定義為『靠近北極國家』,奉行政策的前提是,『鑑於冰層融化,只要北極國家更加擴大實現自我利益,中國也就會更努力地捍衛自己的利益和它所認為的權利:『中國』明確表示,作為新興的全球一強,中國期待著在北極事務中擁有發言權,因為,北極的未來不僅是地區問題,也是全球問題。

「根據斯德哥爾摩和平研究所的看法,不會發生嚴重衝突:中國將逐步擴大在極地的地位,採用的將是『實用主義的』方式。」

中國設在挪威境內的極地站圖片來源: DW/I. Quaile

北京的角色

不久前閉幕的中共十八大通過的新黨章中首次將實現「綠色發展政策」作為目標。《法蘭克福匯報》發表一篇短文,對中共的這一表態在多大程度上能體現在昨天開始舉行的聯合國多哈氣候峰會上提出質疑:

大氣層的破壞狀況已超出最大膽的估計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國,並且也承認特別容易受到氣候變化的影響。然而,(中國)政府堅稱,工業國必須承擔最大責任,並指出,中國的人均排放量並不比其他可比國家更高。……中國仍堅持,必須繼續遵行『共同但有區別責任和適切性原則』。根據中方的說法,多哈峰會的最重要任務是通過制定京都議定書第二承諾期的最終措施。中國願意發揮積極的和建設性作用。不過,並沒有具體的跡象顯示,中國是否願意或在何種程度上承擔責任,是否願意接受國際監督」。

摘編:凝煉
責編:李魚

[摘編自其它媒體,不代表德國之聲觀點]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顯示更多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