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依靠創新和中國企業拉開距離

2012年7月14日

中國為了減少對外國科技的依賴性並且開發新的市場潛能,在5年計劃中制定了改善和加強科技競爭力的內容。那麼中國在這方面的巨大投入會對德國的機械製造領域帶來什麼樣的影響呢?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對於德國企業來說,計劃經濟是個貶義詞。在經歷了前民主德國和蘇聯等社會形態之後,"計劃經濟"這個詞聽起來常常會讓人同"不靈活"和"遠離市場"這樣的詞聯想到一起。但如果德國機械製造企業仔細打量去年北京政府制定的第12個五年計劃,這些企業並不會對這個計劃嗤之以鼻。事實上態度剛好相反,德國機械設備製造業聯合會主席林德內(Thomas Lindner)說:"中國的5年計劃是一個巨大的投資計劃,是一個巨大的科技計劃。中國人從根本上說是非常務實的。如果他們意識到如果一個計劃進行不下去或者計劃中的哪些內容不合適,他們就會做出修改。他們並不像前民主德國或者蘇聯那樣死抱著一個計劃不撒手。"

收購海外企業也是中國發展策略中的一項圖片來源: SANY Germany GmbH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機械製造國。去年中國在這一行業創造的總價值達到5600億歐元,相當於日本和美國兩國的總合。德國排名第四。但是在機械出口方面,德國卻位居全世界首位,而中國正是德國機械出口最重要的顧客。所以中國官方如何制定下一個5年計劃,德國企業對此的興趣是不言而喻的。德國德奕佳集團(Droege)受德國機械製造企業的委託對中國正在執行的5年計劃進行了分析和研究。該咨詢公司中國分部負責人紐倫堡(Jörg Nürnberg)說:"德國機械製造企業在中國最新的5年計劃中無疑可以找到很多機會,因為按照這5年的發展計劃,政府給予很大投資,德國的技術和機械產品都是中國發展中的所需。但是如果德國企業在中國的發展戰略調整不當的話,市場競爭力恐怕也會隨之減弱。"

中國十二五規劃中涉及對中國經濟發展而言尤為重要的7大新興戰略產業。這其中包括節能環保、新興訊息產業、生物產業、新能源、新能源汽車、高端裝備製造業和新材料。到2015年為止中國將向這7大新興產業總共投資1.2兆欧元,目標是讓這些產業在經濟總產值中所佔比例翻一番。

中國在科研方面加大投入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 dpa

對中國人而言這當中一個重要的問題就是創新。機械製造企業被明確告知,國家的投入只能用來搞研發,因為中國機械製造產業也希望摘掉只生產"廉價產品"的帽子而躋身全球頂尖技術領域。德奕佳公司中國分部負責人紐倫堡說:"中國對全球的企業進行了識別,哪些是中國企業需要迎頭趕上的。中國制定的計劃中還包括,如果自己趕不上,那麼就把錢投向海外,收購那些外國企業。"

去年中國企業收購了德國兩家汽車零件供应商薩固密集團(SaarGummi)和Preh公司。今年三一重工則收購了德國混凝土泵生產商普茨邁斯特(Putzmeister)。按照5年計劃中的指示,大面積海外收購企業的目的是為了減輕中國國企的壓力。中國政府也向銀行也做出指示,向地方性企業提供充足的資金用於投資。

德國機械設備製造業聯合會主席林德內表示,他並不會為此感到驚訝。但是他要求營造一個公平的競爭環境。他說,中國不應該一方面扶持本國企業在海外進行投資,而另一方面卻對在華投資的德國企業設置很多障礙和限制。

另外一個問題就是,中國政府將外國企業完全擋在一些市場的門外。林德內說,大門不可能永遠關閉。"我們必須一直更領先一步,讓中國人意識到,把行業的大門關起來是不值得的。因為他們在一個封閉的行業裡損失掉的會比在一個開放的市場贏得到的要多得多。"

林德內建議德國企業擴大在中國的生產、發展、服務以及合作。當然最重要的始終都是創新。只有不斷地創新才能和中國企業拉開距離。

作者:Andreas Becker 編譯:洪沙

責編:雨涵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