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俄烏情勢:普丁六周來首度發言 稱西方忽視需求

2022年2月2日

俄羅斯總統普丁2日稱西方國家「忽視」了莫斯科的主要安全顧慮,並指責美國用烏克蘭箝制俄國。但他仍將繼續與西方談話,並稱「希望最終可以找到一個解決方案」。這是他六周以來首次對烏克蘭問題發表言論。

Russland | PK | Treffen Putin und Orban in Moskau
普丁稱西方忽視了俄國的主要顧慮,並指責美國「把烏克蘭當作箝制俄國的工具」。圖片來源: Yuri Kochetkov/AP Photo/picture alliance

(德國之聲中文網)俄羅斯總統普丁周二(1日)在與匈牙利總理歐爾班(Viktor Orban)進行會談後舉行了聯合新聞發布會,他在會上表示,西方國家「忽視」了莫斯科的主要安全顧慮。這是普丁近六周以來,首次就烏克蘭問題發表相關言論。

「目前看來很清楚的是,俄國的主要顧慮最終是被(西方)忽視了,」普丁說。美國與北約在上周就俄國所提出的安全需求一事,向布裡姆林宮提交了書面回復。俄方目前仍在研究美國與北約的這項回復。

普丁稱,在他看來美國「並不太關心烏克蘭的安全」,並指美國把烏克蘭作為用來箝制俄國的一個工具。而西方國家則指控俄國在俄烏邊境上集結了超過10萬人的軍隊,提高了烏克蘭的緊張局勢,並擔心俄國會進攻烏克蘭。

莫斯科否認將入侵烏克蘭,但也表示除非其安全需求得到滿足,否則它可能會採取相關軍事行動。西方國家則表示,俄國一但入侵,將會向莫斯科施加嚴厲的制裁。

「我希望我們最終可以找到一個解決方案,即便這並不容易,」普丁補充道。

赴莫斯科與普丁會面的歐爾班則說,儘管西方和莫斯科在烏克蘭危機上存在巨大分歧,但他說這個分歧是「可彌合的」,並認為有可能簽署一項同時保證和平局勢以及俄方的安全需求、且北約成員國也可接受的協議。

歐爾班並強調,沒有一個歐洲領導人希望在該地區發生戰爭。他是烏克蘭危機升級以來,首位與普丁面對面會談的歐盟領導人。在此行之前,匈牙利反對派領導人聯合呼籲歐爾班取消這次訪問,指其「違背國家利益」。

俄國總統普丁於2日會見匈牙利總理歐爾班。圖片來源: Mikhail Klimentyev/Russian President Press Office/dpa/picture alliance

布林肯籲俄國撤兵

與此同時,路透社報導,美國國務院一位高級官員也在周二(2月1日)表示,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在電話中向俄國外長拉夫羅夫(Sergei Lavrov)說,如果莫斯科不打算入侵,就應該從烏克蘭的邊境撤軍。

這位官員說,布林肯和拉夫羅夫用英語進行了「專業且坦誠」的對話。「我們不斷聽到俄羅斯不打算入侵烏克蘭的保證,但顯然我們所看到的每個行動都表明情況並非如此——軍隊、重裝武器繼續集結,並且向邊境移動,」這位官員在匿名的情況下說。

該官員補充說:「如果普丁總統真的不打算發動戰爭,布林肯告訴拉夫羅夫,那麼現在是時候撤回軍隊和重型武器,並進行認真的討論,以加強歐洲的集體安全。」

彭博社報導,如果俄羅斯分享有關某些俄羅斯基地的導彈的相關訊息,美國願意討論出一種方式,讓莫斯科得以驗證,北約並沒有在羅馬尼亞和波蘭的基地部署「戰斧式巡航導彈」。

白宮和國務院沒有立即回應評論請求,但一位熟悉情況的消息人士說,美國只提出在適當的論壇上就俄羅斯的各種關切,如軍備控制問題進行會談。

戰爭陰雲籠罩烏克蘭小學生

01:53

This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video element.

英、波蘭領導人出訪基輔

另一方面,當匈牙利總理拜訪莫斯科的同時,英國首相約翰遜及波蘭總理莫拉維茨基(Mateusz Morawiecki)則在基輔會見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表達對烏克蘭的支持。

約翰遜2日指責普丁「用槍指著烏克蘭的頭」,要求改變歐洲的安全架構。

「俄羅斯能否退一步選擇外交途徑,將是一大關鍵,而我相信這件事仍有可能達成,」約翰遜說,「我們渴望參與對話。但當然,我們也已準備好了制裁措施。」

他補充道,俄羅斯對烏克蘭的入侵將導致一場軍事和人道主義災難,並再次呼籲普丁避免衝突,與西方進行對話。

同樣在基輔訪問的波蘭總理莫拉維茨基則表示,波蘭將通過天然氣和武器的供應、以及人道主義和經濟援助來幫助烏克蘭。他說:「俄羅斯這樣的鄰國給我們一種生活在火山腳下的感覺。」

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則在2日簽署了一項法令,將擴增10萬軍力,使該國軍人總數在未來三年內達到35萬,同時還發誓要提高他們的薪水。

他說,之所以增兵「不是因為我們很快會發生戰爭......而是為了在不久的將來,讓烏克蘭保有和平。」

(路透社、美聯社、彭博社)

© 2022年 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