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之聲中文網)氯化苦 (三氯硝基甲烷) 是一種有毒的油狀液體,氣味極其刺鼻。如果人類接觸到這種物質,很可能會出現皮膚起泡、眼睛不適和呼吸困難等症狀。氯化苦煙霧尤其危險,吸入後會攻擊受害者肺部的肺靜脈,結果是肺水腫伴有咯咯的呼吸聲和泡沫狀的紅色痰液,在極端情況下會導致死亡。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氯化苦的危害就已廣為人知。這種物質最初是作為殺蟲劑開發的,俄羅斯後來將其武器化。1916年,德國軍隊也開始在法國前線使用這種毒氣彈。
一名聯合國武器檢查員在敘利亞收集樣本圖片來源: epa/dpa/picture-alliance 俄羅斯在烏克蘭使用化學武器?
今天,一個多世紀過去了,美國國務院稱俄羅斯軍隊再次使用這種物質,而且據傳俄羅斯軍隊還在使用其他化學武器。美國五角大樓稱,這種部署的目的是將烏克蘭軍隊趕出陣地,以便在戰場上取得戰術進展。
如果美國的說法屬實,則已違反國際《化學武器公約》(CWC)。該條約於1997年生效,禁止研發、製造、儲存和使用化學武器。此外,該條約還規定,所有現有的化學武器庫存都必須在2012年之前申報並在國際監督下銷毀。事實上並沒有做到,在敘利亞,總統阿薩德的軍隊據稱於2018年對首都大馬士革郊外的目標發動了化學武器襲擊。
俄羅斯曾經擁有世界上最大的化學武器庫,但它也是《化學武器公約》的簽署國。2017年,禁止化學武器組織(OPCW)證實俄羅斯已銷毀其化學武器庫存,克里姆林宮也堅決否認在烏克蘭使用過此類武器。然而,2018年對斯克裡帕爾和2020年對納瓦爾尼等異議人士的襲擊清楚地表明,俄羅斯仍然擁有並使用有毒武器。
一名烏克蘭軍人拿著從多管火箭炮上拆除的集束彈頭圖片來源: Clodagh Kilcoyne/REUTERS 俄羅斯和烏克蘭都在使用集束炸彈
俄羅斯自2022年2月24日入侵烏克蘭以來,已被多次發現使用集束炸彈。據非政府組織"人權觀察"稱,自那時起,俄羅斯軍隊在衝突中至少使用了六種不同類型的集束炸彈。據稱就在本周,俄羅斯在襲擊黑海港口敖德薩時使用了集束炸彈。
烏克蘭軍隊也使用了集束炸彈。2023年7月,美國總統拜登批准向基輔運送集束炸彈。這些炸彈在半空中爆炸,釋放出數百顆較小的炸彈,雨點般傾瀉而下。並非所有的小炸彈在撞擊時都會爆炸,這意味著它們在許多年內都可能構成潛在的致命威脅。雖然在2010年《集束彈藥公約》生效時,有108個成員國宣佈此類武器非法,但美國、俄羅斯和烏克蘭都不在簽署國之列。
世界上埋設地雷最多的國家
烏克蘭現在是世界上埋設地雷最多的國家。據說,烏克蘭埋有數百萬個爆炸裝置,所涉面積是奧地利的兩倍。在過去的一年裡,烏克蘭東部的戰事已經演變成一場僵持不動的消耗戰。為了守住防禦陣地,雙方軍隊在前線兩側布滿了反坦克和反車輛地雷。
為了增加清除這些地雷的難度,基輔和莫斯科都轉而在重型爆炸裝置中埋設大量殺傷人員地雷--1997年《禁止殺傷人員地雷公約》已將其列為非法。烏克蘭是該條約的163個簽署國之一,但俄羅斯不是。
2023年夏天,赫爾松以東的卡霍夫卡大壩被摧毀,其破壞性尤為嚴重,因為當時奔湧的水浪也沖走了數不清的地雷,並將它們重新分佈到了迄今仍基本不為人知的地方。
烏克蘭現在是地球上埋設地雷最多的國家圖片來源: picture alliance/dpa/Russian Defence Ministry 馬里烏波爾和巴赫穆特上空的磷彈?
磷彈由白磷以及石油和橡膠的混合物製成,通常用作燃燒彈。這些炸彈與空氣發生反應,點燃後溫度高達1300攝氏度。爆炸時會釋放出數以百計的燃燒碎片,即使是最小的碎片也會導致嚴重燒傷。磷彈的蒸汽也有劇毒。
《日內瓦公約》禁止對平民和在城市地區使用磷彈,但該條約並未完全禁止使用磷彈。烏克蘭指控俄羅斯在馬里烏波爾的阿佐夫斯塔爾鋼鐵廠附近的戰鬥中使用了磷彈,也在對巴赫穆特市的襲擊中使用了磷彈;莫斯科對此予以否認。
雖然烏克蘭曾要求支持者提供磷彈幫助其自衛,但從未收到過這類彈藥。
為烏克蘭提供貧鈾彈?
基輔從美國獲得穿甲彈藥。這些導彈外裹貧鈾,能夠穿透坦克裝甲。炮彈穿透車輛內部時釋放出的細小鈾粉與空氣接觸後點燃,燒毀整個坦克車體。
沒有任何公約禁止使用此類彈藥。儘管如此,專家們還是對貧鈾塵埃造成的長期健康風險提出了警告。美國在2003年伊拉克戰爭期間發射了數百噸貧鈾彈藥。國際防止核子大戰醫生組織(IPPNW)的一份報告分析了伊拉克使用貧鈾彈藥最多的地區所遭受的危害,記錄了出生缺陷、癌症和其他健康問題發病率的增加。儘管如此,世界衞生組織(WHO)和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均未證實貧鈾彈藥會對平民健康造成更大風險。
世界新聞攝影獎每年都會表彰傑出的攝影作品。記者們前往戰區,用鏡頭展現政治動蕩中的苦難與悲痛時刻,或記錄氣候危機下的震撼一瞬。
圖片來源: Mohammed Salem/Reuters巴勒斯坦攝影師薩利姆(Mohammed Salem)獲得2024世界新聞攝影獎。他在加薩南部醫院中拍下悲痛的瞬間:巴勒斯坦婦女抱著在以色列導彈襲擊中喪生的5歲侄女遺體。薩利姆表示,這張照片象徵著失去孩子的苦痛,「概括了加薩地帶發生的一切」。
圖片來源: Mohammed Salem/REUTERS/2024 World Press Photo Contest 2023年2月6日,土耳其南部遭遇強震,超過55000人喪生。一名父親失去了15歲女兒。儘管天寒地凍、風雨交加,他仍緊握著瓦礫堆下女兒的手不願離去。他對法新社攝影師艾爾坦(Adem Altan)說:「幫我的孩子拍張照。」
圖片來源: Adem Altan/AFP2023年10月7日,恐怖組織哈馬斯對以色列發動的襲擊,在無數人心中留下難以磨滅的陰影。哈馬斯在「超新星」音樂節上殺害上千人,並劫持了大量人質。攝影師尼爾(Leon Neal)於10月12日拍下了這張照片。當時以色列軍隊正在該地區搜尋遇難者和失蹤者的個人物品。
圖片來源: Leon Neal/Getty Images/2024 World Press Photo Contest 攝影師穆斯塔法‧哈索納(Mustafa Hassouna)在加薩地帶拍攝的照片獲得特別獎。評審團說:「雖然每張照片展示的都是一個人在遭受可怕襲擊後的情景,但場景之間的對比讓觀者能瞭解不同程度的破壞,同時又不會輕視個人的苦難。」
圖片來源: Mustafa Hassouna/Anadolu Images/2024 World Press Photo Contest 非洲地區首獎:攝影師海格斯(Vincent Haiges)的照片拍下了24歲的貝哈尼與母親重逢的時刻。兩年前他加入了提格雷國防軍(TDF),在2020年至2022年期間與衣索比亞政府作戰。攝影師希望借由照片呈現戰爭造成的影響,以及「揭露戰爭的隱藏後果」。
圖片來源: Vincent Haiges/Real 212022年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戰事持續至今。科切托娃(Julia Kochetova)的攝影作品獲得了「歐洲開放形式組」(Europe Open Format)第一名。評審委員會表示,科切托娃創建了一個網站,將新聞攝影與個人日記式的記錄互相結合,向世界展示「當戰爭成為日常時是什麼模樣」。
圖片來源: Julia Kochetova/2024 World Press Photo Contest 攝影師吉姆(Eddie Jim)在斐濟基奧阿島拍攝了這張照片:72歲的菲亞菲亞和他的孫子約翰站在他童年時代的海岸上。這張照片獲得了東南亞和大洋洲個人組第一名,生動展示了在地球暖化和氣候變遷下,海平面正迅速上升。
圖片來源: Eddie Jim, The Age/Sydney Morning Herald/2024 World Press Photo Contest 這不是沙漠,而是干涸的亞馬遜支流。阿爾梅達(Lalo de Almeida)為《聖保羅頁報》拍攝了一名漁夫走在乾涸河床上的照片。這張照片獲得了南美洲個人獎,它記錄下亞馬遜流域迄今為止最嚴重的乾旱,當地的土著社區首當其沖。
圖片來源: Lalo de Almeida for Folha de São Paulo/2024 World Press Photo Contest 加拿大魁北克野火過後,攝影師烏埃勒(Charles-Frederick Ouellet)拍下了消防員Theo Dagnaud俯瞰焦黑一片的森林。根據加拿大政府的一項研究,在氣候變遷下,森林火災的風險增加一倍。烏埃勒的作品獲得了北美和中美洲組別首獎。
圖片來源: Charles-Frédérick Ouellet for The Globe and Mail/CALQ/2024 World Press Photo Contest ©2024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