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保時捷官宣:放棄自主研發電動車電池

德才 德新社、法新社
2025年8月26日

德國跑車製造商保時捷將不再繼續致力於自主生產電動車電池,原因是規模效益不足。保時捷的電池業務子公司面臨被裁撤。

保時捷電動車Taycan在充電樁充電
保時捷力圖給電動車自產電池的計劃,收到現實重擊圖片來源: Courtesy of Porsche Cars North America/AP Photo/picture alliance

(德國之聲中文網)保時捷總裁布魯姆(Oliver Blume)周一(8月25日)證實,該公司將終止其自主生產電動車電池的計劃。原因包括「產量和規模效益不足」。迄今負責電池生產的子公司Cellforce今後將專注於「研究和開發工作」。

布魯姆稱:「電力驅動未來仍將是我們跑車的關鍵驅動系統。」董事會成員施泰納(Michael Steiner)解釋道,然而全球電動汽車市場「並未像最初預期的那樣發展」。因市場增長低於預期及中美市場環境變化,計劃中的自主生產電池的商業模式「在經濟上不可行」。

據報導,Cellforce已完成部分電芯開發並啟動試生產,原計劃在德國南部工廠實現每年100萬千瓦時產能,足以供應1萬輛 Taycan。

保時捷首款全電動跑車

01:54

This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video element.

挑戰中企受挫

對於同時兼任母公司大眾汽車集團首席執行官的布魯姆來說,這是一個重大挫折——向自己的電池公司投下巨資後,迄今為止尚未生產出產品。據多家德國媒體報導,僅對Cellforce生產設施進行的資產減記就將高達2.95億歐元。

電池通常是電動汽車中最昂貴的零件。迄今,電池基本都在在亞洲(主要是中國)生產。據2024年數據,中國的寧德時代(CATL)掌控著全球動力電池市場近4成的份額。該公司已在歐洲投資興建三家電池工廠,包括已投產的在德國和匈牙利的各一家獨資廠,以及與斯特蘭蒂斯集團在西班牙新建的合資廠

德國金屬工業聯合會(IG Metall)上周已對Cellforce的重組及與之相關的裁員計劃提出了嚴厲批評。保時捷現已確認將進行裁員,但尚未公佈具體數字。根據媒體報導和工會數據,Cellforce的286名員工中預計將有約200人失去工作崗位。

匈牙利民眾抗議中國電池工廠

03:14

This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video element.

 

DW中文有Instagram!歡迎搜尋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淺出的圖文與影音報導。

© 2025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