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假新聞時代的「愚人節玩笑」

Carsten Grün
2017年4月1日

它屬於每年一度的風俗——「愚人節玩笑」。每年4月1日,人們用編造的、通常逗趣的訊息捉弄對方。只不過,在假新聞時代,相關風俗的命運如何呢?

Aprilscherz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K.-J. Hildenbrand

(德國之聲中文網)在美國,這一天叫"四月愚人節"(April Fools Day);在法國、瑞士等國,人們慣常在這一天悄悄把一條紙制的魚貼在同事或朋友的後背上;在德國,人們有意撒謊,捉弄他人,或者用粗俗的說法說就是"耍人"。

報紙常常是此類行為的領頭羊,用一則假故事把讀者"打發去四月",也就是讓其上當受騙。騙人故事範圍極廣,從謊稱某森林深處挖掘出寶窟到歷史逸聞、自然怪現象,無奇不有。

麵條豐收

1957年,英國BBC關於義大利細繩麵條(Spaghetti)大豐收的一則電視報導造成轟動。該報導稱,當年,受暖冬之惠,瑞士農人麵條大豐收。展示瑞士農民從樹上收獲麵條的電視畫面引起巨大反響。本就喜歡植物的英國人急不可耐,馬上就想知道,如何能弄來這樣的樹,以便自己栽培細繩麵條。首次播出60年後的今天,YouTube上,相關影片依然紅火。

不過,某些出版社如今已不再開"愚人節玩笑"。柏林豐克傳媒集團(Funke-Mediengruppe)數字副總編希普勒(Marc Hippler)說,該報沒有相關計劃,至少他本人沒聽說。不過,他不排除地方報紙有相關舉動的可能性。他認為,報紙放棄開"愚人節玩笑"的趨勢在假新聞充斥之前即已呈現。他稱,在企業和廣告界,開"愚人節玩笑"的趨勢倒方興未艾。

"夫妻咨詢"服務

這一觀察完全適用於宜家(Ikea)。今年,這個瑞典家具大亨號稱開闢"夫妻咨詢"服務,而且是在德國的所有51家分店。

顯然,這個"愚人節玩笑"有不可忽略的背景。宜家德國傳媒關係部負責人克羅伊特爾(Sven Kleuter)指出,誰沒有看到過這樣的情景:夫妻倆來買東西,因意見相佐,爭得臉紅耳赤?公關部同仁是受到報上一篇文章的啟發,想到了這個點子。

《時代周報》上的那篇文章由胡根迪克(David Hugendick)撰寫,名為"計上心來"。文章中有這樣的句子:"經常是'我們'一起來宜家,走時卻是兩個'我',恨不能立刻獨自進了洞穴、鑽入地下、合乾草就寢,只有狐狸或獾客氣招呼"。

克羅伊特爾說,看過這篇文章後,他們便動起了腦筋,看看能做什麼,結果便想出了這個點子,提供夫妻咨詢"治療"服務。他指出,在他看來,此類玩笑是有意義的,"恰恰是在充滿壞消息的時代,做一些能讓人憮然一笑的事情,是好的。"

歷史淵源不清楚

"愚人節玩笑"源於何時,礙難查證。有一種說法稱,巴伐利亞人是始作俑者,時在17世紀。不過,並無相關證據。但是據說,來自該地區的人將這一風俗帶到了美洲。根據另一些說法,古典時代為其起源,當時古希臘人視4月1日為不吉利的一天,開個玩笑有助於讓這一天略微好過些。在法國,國王卡爾九世(Karl IX)的歷法改革被認為要為"愚人節玩笑"成為風俗負責。當時,一些地方人士渾然不解有這一改革,後遂因其"懵懂無知"而被譏為"四月愚人"。還有不少其它說法,但都缺乏科學依據。

然而,科學界對此多少還是有所關注。拜羅伊特(Bayreuth)社會學家坎普豪森(Georg Kamphausen)便強調,"我們一直生活在愚人節玩笑之中"。他指出,從前,人們把愚人節玩笑同幼稚和愚蠢相聯繫;而今天,人們卻是要借此對某個自稱心智開化的人進行試探。

他表示,問題在於,如今,幾乎什麼都被認為是可能的,人們無時無刻不收到那些從前絕然不可信的消息,其中一些東西在今天卻是真實的。舉一個簡單的例子:某些航班售價區區數歐元。

向"愚人節玩笑"開戰

不過,也有人拒絕"愚人節"。一年前,德國經濟研究協會(DGW)的一名專家在接受德國之聲採訪時提醒說,"愚人節玩笑"影響德國經濟景氣。據稱,這名科學家研究了227年來的2500多個"愚人節玩笑"對經濟造成的影響,得出結論:4月1日這一天,生產效力低下。若要堅持確保國家財政收支平衡,聯邦政府就該嚴肅考慮,禁止"愚人節玩笑"。

禁止?-聽上去一點都不可笑。別擔心:這不過是一個四月玩笑。

使用我們的App,閱讀文章更方便!給yingyong@dingyue.info發送一封空白電子郵件就能得到軟體和相關訊息!

閱讀每日時事通訊,天下大事一覽無余!給xinwen@dingyue.info發送一封空白電子郵件就能完成訂閱!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