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傳統婚姻落伍?

Hsien-Chih Yang2013年11月24日

傳統的婚姻和家庭還符合時代潮流嗎?德國基督新教徒最近對此問題發出了疑問。但另一個問題是:基督徒有必要追趕時髦嗎?

(德國之聲中文網)德國是一個深受基督教文化影響的國家,習慣上,人們的婚喪嫁娶、生兒育女、行為規範等都有宗教思想作為後盾。然而,21世紀新世代人在面對一些倫理問題時顯然陷入了瓶頸困境。前不久,德國基督新教協會(EKD)主席施耐德(Nikolaus Schneider)發表一篇自認為有助於方向指引的《婚姻及家庭定位文件》,卻始料未及地演變成了能量巨大的爆炸性議題,並形成了一個暗流湧動的模糊戰場。它已成為一個價值保護者針對價值改變者、保守派針對自由派的戰場嗎?德國媒體就此議題進行了報導及評論;它也成了周日禮拜、教會設施以及人們茶餘飯後的話題,甚至一些天主教會的主教們也表達了批評性看法。毫無疑問,這份"定位文件"引爆了近年來最大一場有關宗教政策的爭議,並導致2千3百萬新教教徒的意見分歧。

僅這份160頁文件的標題就顯得笨拙、別扭:《在自主性及依賴性之間 - 強化家庭作為可靠的共同體》(Zwischen Autonomie und Angewiesenheit - Familie als verlässliche Gemeinschaft stärken)。2009年起,一個專家小組著手為20個新教地方教會上層組織起草這份原則性文件。文件的主調是:基督新教認同所有家庭形式,包括同性伴侶關係以及所謂的重組家庭(Patchwork-Familien)。人們不應將婚姻視為唯一的家庭模式。這份文件受到了特別是來自自由派新教徒的喝彩,理由是:教會終於進行了遲來的,配合現代化社會發展的調整。

基督教傳統家庭模式圖片來源: Orlando /Three Lions/Getty Images

傳統婚姻的理想模式

回顧歷史:隨著市民社會的發展演變,德國的婚姻和家庭形態及其價值定位,於18世紀末葉及19世紀逐漸定型:典型的家庭是由父親、母親、子女組成。20世紀上半期納粹掌權期間,這種家庭組成形式被視為無懈可擊的理想模式。同性戀受到法律禁止。

數百年來,教會力推此種典型傳統家庭模式,更何況,基督教創始人耶穌即誕生於這樣一個所謂的"神聖家庭"。時至今日,天主教和東正教會仍將男女婚姻視為神聖不可侵犯的上帝的意旨。

變遷的時代

二戰後形勢逆轉:以父親為掙錢養家的一家之主,與主內的母親及子女形成的穩固組合,在1970年代中期發生了變化。根據巴伐利亞神學家夏蒂恩女士(Stefanie Schardien)的觀察,固有家庭模式此時展開了多元化走向。而由此引伸出的一個問題是:70年代出現的退出教會人數明顯上升的現象,是否跟疏離與教會的緊密聯繫有關?

現代的兩性之間,除傳統婚姻關係外,其它的共同生活形式日益增多,如:同居、重組家庭、同性戀伴侶等。夏蒂恩表示:"同性戀伴侶如今已被社會接受,並獲得國家認可。例如2001年頒布的民事伴侶關係法,為同性伴侶關係提供了一個法律框架。"

神學家夏蒂恩博士圖片來源: privat

激烈抗議

基督新教的保守派人士抱怨該文件方向模糊,缺乏對基督教婚姻和家庭規範的認同。"德國基督福音會聯盟"主席(Deutschen Evangelischen Allianz)迪納爾(Michael Diener)指責該文件否定了所有正常婚姻關係不可侵犯的神聖地位。一個全國性倡議團體要求"德國基督新教協會"理事會收回《婚姻及家庭定位文件》,理由是:該文件作者意欲消除或淡化家庭的概念。但協會主席施耐德不為所動。

同性戀婚禮圖片來源: AFP/Getty Images

婚姻非落伍模式?

不久前"德國基督新教協會"舉辦了一場與此有關的神學原則問題學術研討會。四位著名神學家一致認為《婚姻及家庭定位文件》引述聖經的內容不多。而施耐德則強調,該文件的前提仍然是以基督教義的家庭原型為典範。他說:"基督新教協會理事會希望通過這份文件對單親及重組家庭表示關注" 。論戰仍將持續,結果尚無定論。

再婚重組家庭圖片來源: Fotolia/micromonkey

作者:Klaus Krämer 編譯:楊家華

責編:葉宣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